首页 > 最新资讯

贵州:特色林业锦绣未央

日期:2020-09-23 16:01 作者:吴采丽 来源:贵州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金秋时节,黔中大地孕育着绿色丰收的喜悦。

  绿,是贵州大地最亮的底色。全省92.5%的国土面积为山地丘陵,为贵州走绿色发展新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今年以来,贵州省抢抓机遇,深刻践行“两山”理论,继续将林业产业作为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加快发展的突破口,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打造横跨一二三产业链的多元复合林业生态经济,全力按下“快进键”,擦亮底色闯新路,绿水青山带民富,助推全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数说丰收

  今年,全省特色林业产业(竹、油茶、花椒、皂角)目标任务为新造和改培150万亩。截至8月,全省已完成149.55万亩,带动23.11万贫困人口增收。

  上半年,全省特色林业系列产品销量41.81万吨,销售额9.15亿元。

  竹:产业发展“节节高”

  金秋时节,大娄山下,方竹进入采收高峰期。

  连日来,全国连片原生态方竹林面积最大区域的桐梓县狮溪镇,每天都有2000多名笋农穿梭茂林修竹之间采笋、驮笋。而在桐梓方竹笋果蔬冷链基地内,新鲜方竹笋经过预冷保鲜、打包、进入冷链,7小时直飞抵达上海盒马鲜生超市。

  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天然优势。今年,桐梓竹林面积将突破100万亩,竹笋产量超过1亿斤,方竹面积全国第一;方竹产品走俏北京、上海、重庆等全国各地;“中国竹笋交易中心”落户开工,方竹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预计今年桐梓鲜笋产量可达5万吨,产值约6亿元,方竹效益持续提升。

  一片竹海,一座绿色银行。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创新实施“12345”产业链思路抓产业模式(即,建立一个以省领导领衔的推进机制;推动千企改造和千企引进“双千工程”深度融合;实现工作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合一”;强化龙头企业、专家团队、基金支持、人才保障“四位一体”;注重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督促检查、追责问责“五步工作法”),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全省竹林面积达470万亩,全省26个县(区)主产区的竹产业发展良好态势逐渐显现。

  作为全省竹产业排头兵的赤水市,坐拥百万亩竹海,年可采集竹笋6.01万吨,竹笋加工年产值达6亿元以上。2019年竹产业综合收入占全市GDP总量的50%左右,财政和农民收入50%以上来自于竹业。

  “以竹兴旅”,全省建立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赤水河百里竹廊、桐梓白菁保护区、正安九道水省级森林公园等竹旅景区景点20多个,一根翠竹,横跨一产、二产、三产。以“竹+饮食文化”“竹+温泉康养”“竹+民族药浴”为主要模式的多元生态旅游体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2019年底,全省以竹为原料的加工企业达420余家,同比增长7%。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增加至2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竹产业产值大幅提升。2019年,全省竹产业总产值80亿元,比2018年增长近30亿元。

  今年,根据全省竹笋资源分布、产业基础、市场潜力和交通条件,按“一核三带多点”(即:大娄山方竹笋产业核心区、赤水河毛竹笋产业带、武陵山毛竹笋产业带、清水江毛竹笋产业带及其他竹笋产业点)布局打造竹笋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笋用竹林改造提质为重点,兼顾加工企业培育和销售渠道拓展,加强政策扶持,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不断提高竹笋产业发展水平,为稳就业、保民生作出新贡献。

  油茶:老林焕新迎丰收

  金秋暖阳,册亨县弼佑镇落江村油茶种植示范基地里,满山青翠,硕果满枝。望着满山沉甸甸的油茶果,落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覃建唐心中喜悦溢于言表,“今年又是一个大丰收。”

  当了一辈子农民,守了一辈子山。覃建唐和村里人一样,尝试种过杉木、桉树、油桐、油茶……漫长的生长周期,微薄的经济效益让覃建唐从未想过有一天能靠林脱贫致富。

  弼佑镇是油茶种植大镇,过去的油茶林“靠天养”,尽管市场可观,但效益仍提不上来。科技兴林,来一场全面的低产林改造势在必行。

  近年来,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油茶一体化项目”帮扶项目、林业项目、产业扶贫项目等投入资金1814.88万元,同时引进经营主体,融合社会资金,弼佑镇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不断为油茶产业规模化、高产化发展助力。

  以科技兴林,油茶山里挂满金。省林业局先后安排册亨县营造林项目合计投资15748万元,其中油茶产业发展投入资金2750万元。同时邀请省林科院、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等专家开展油茶种植技术、低改技术帮扶,改变粗放经营管理方式。

  截至今年上半年,册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17.5万亩,已改造低产林10万亩。全县油茶挂果9.5万亩,年产油茶籽7600余吨,产值达1.29亿元,辐射带动7.5万名农户增收致富。

  向技术要产量,老林焕新喜迎丰收的还有望谟县。

  两江一河(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环绕的望谟县,光热充足纬度低,形成有利于油茶生长的独特地形和气候条件。

  自1989年来,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到望谟县开展油茶研究,先后选育出望谟红球油茶、黄球油茶、望油1号油茶、黔油4号油茶等省级认定的油茶地方良种。

  近年来,望谟县通过退耕还林、荒山造林、低改调优等措施推进油茶产业,布局打造山地生态油茶示范带。

  2019年,望谟成功引进贵州布依丽吉油茶实业有限公司投资3750万元,进行油茶种植、产品研发及精深加工。5个油茶加工车间及相应的生产设施,日处理量50吨,预计总产值可达1.1亿元。

  今年以来,望谟县聚焦油茶产业,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生态财富转化为发展财富,带动人民群众向贫困发起最后总攻。

  高位推动,强化保障。制定《望谟县特色林业产业推进工作方案》《望谟县2020年特色林业产业补助方案》等,促进油茶等特色林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种植油茶面积已达14.7万亩,其中挂果约8万亩,丰产约4万亩,年产油茶籽约4000吨,年产值6400万元,带动农户约7000户2.9万人增收。

  花椒:治石战贫显成效

  一簇簇花椒满枝头,颗粒饱满结实、色鲜油润,椒香扑鼻……近日,在关岭自治县花江镇坝山村花椒基地上,20余名椒农正在采收花椒。一旁的花椒加工厂内,刚采下的鲜花椒被有序加工干制,一派丰收繁忙景象。

  关岭自治县是我国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和石漠化重灾区。从过去“逃离板贵”到如今名声在外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板贵花椒”,关岭以科学技术赋能成功“逆袭”。通过大力实施“生物治理﹢产业扶贫”模式,改良技术,扩大规模,如今关岭花椒亩产从原来的200至300斤到800至1000斤,亩产值已达万元以上。

  重峦叠嶂、群山逶迤,贵州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61.9%的国土面积是岩溶地貌,也曾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

  因地制宜抓特色,困则思变谋发展。近年来,贵州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坚持“生态与经济并重,治石与治穷共举”,将“治石”与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相结合,以花椒特色林业为抓手,在全省各地重点布局,向“地球癌症”宣战。

  石头缝里酿财富,如今整个板贵片区的荒山荒坡逐渐变成了绿色“银行”。目前,关岭花椒种植总面积达8万亩,投产1.5万亩,今年采收鲜花椒200万斤,实现产值2400万元。有效带动1650户农民增收致富,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50户1750人。

  凤冈县则以全产业链推进花椒产业,在品种选择、育苗、种植、销售、市场、加工等各个环节形成利益链接。建立“捆绑式”体系,以村集体经济入股形式,建立健全生产、技术、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体系;全要素集中,用足用活政策,整合资源要素;全标准推进,打造凤冈花椒品牌;全域联动,按照一基地三中心原则,建好基地,搞好加工、销售、市场等各个环节。

  目前,凤冈县14个乡镇41个村共计发展花椒面积34745.17亩,投产面积3777.8亩。

  上规模上水平,全力助推花椒产业腾飞。2019年以来,务川自治县优选花椒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以“户”为单位投入花椒产业发展,共计带动群众增收1440万元以上;启动建设花椒初加工厂1座,年产能达2000吨。

  一边拉动就业稳增收,一边治理环境显身手。贵州依托小小花椒,谋篇大产业,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实现“生态”“效益”两手抓,走出了一条“治石”与“治贫”协调发展新路子。今年以来,巩固脱贫成效、助推乡村振兴,贵州花椒不断显势发力。

  截至目前,全省花椒种植面积达169.47万亩,其中2020年新造65.5万亩,种植规模较大的有遵义市87.04万亩、铜仁市41.04万亩、黔西南州19.31万亩;共有花椒种植合作社和加工企业279家,其中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家;全省花椒年加工量2.4万吨,产值4.35亿元。如今,贵州已成为全国花椒重要的产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