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保供应·稳市场·送温暖·促和谐
【编者的话】
1月12日以来,安徽省遭遇了罕见的连续性大面积强降雪天气,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面对这场暴雪灾害,安徽省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充分认识灾情的严重性,把抗灾救灾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得力措施,全力开展抗灾救灾。本版介绍省商务厅、省农委、省建设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粮食局、省物价局、中石化、中石油等单位,在保障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秩序、加强价格监管等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
商务厅采取十项举措 保障市场供应
按照省抗雪防冻救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市场保障组职责分工,商务厅结合工作实际,省商务厅就保障全省蔬菜、猪肉市场供应提出如下措施:
积极组织货源。指导各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流通企业和运销大户到各生产基地采购,努力增加蔬菜、猪肉等必需品的采购和市场供应量,确保不脱销、断档。
加强商销衔接。会同农业部门发动省内各蔬菜种植基地抓紧田间采摘,组织批发市场、运销大户与基地进行衔接,开展调运,增加市场供应量;与外省加强联系,实行余缺调剂。
落实绿色通道政策。认真落实国务院指示精神,积极与交通部门沟通协调,优先保障鲜活农产品运输,切实保障供应和价格稳定。
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坚持市场运行监测信息、市场供应情况日报告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掌握蔬菜、猪肉等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求和价格情况,发现脱销、断档等异常波动,及时组织调运、稳定市场供应。
抓好国家和省级储备肉投放。继续组织做好中央和省级储备肉投放工作,督促各投放地商务主管部门加强储备基地和实施企业的衔接,确保按时足量投放,增加市场供应,稳定猪肉价格。
加快其他副食品生产。会同质监部门发动豆制品生产经营企业加足马力,增加豆腐、豆芽等副食品的生产,增加市场供应。
适时增加冷冻食品投放。通过外贸企业增加冷鲜肉品进口,增加省内市场供应量;组织外贸出口企业增加国内市场冷冻蔬菜的投放量。
强化市场监管。配合工商、质监等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谋取暴利、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保证消费安全,稳定市场秩序。
组织企业排查化解安全隐患。组织各重点流通企业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隐患尽快修复、加固,保障经营安全,实现正常运营。
完善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应对市场供应突发事件的具体措施,细化蔬菜、猪肉等专项预案,规范应急处置程序,健全应急供应机制。
农委加强货源组织 确保城市蔬菜充足
省农委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各级农业部门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城市蔬菜供应。
一、确保城市蔬菜供应。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省政府的部署紧急行动起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打好这场减灾抗灾硬仗,确保春节期间城市蔬菜有效供应。
二、做好灾后恢复生产。各级农业部门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重灾区,帮助搞好防灾救灾,及时组织灾后补苗补种。力争把雪灾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三、加大蔬菜供应力度。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把合肥春节蔬菜供应工作作为当前突出工作,抓紧落实菜源。
四、加强货源组织。为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请蚌埠、亳州、宿州、阜阳等市农委充分发挥蔬菜主产区优势,迅速组织当地农民和运销大户,通过各种方式调集货源,供应合肥市场,保障省会城市供应。
五、强化市场监测。各级农业部门要强化宏观调控手段,积极协助商务、工商、质监、交通等部门,加强市场监管,确保“绿色通道”的畅通。
建设厅推出有效应急措施 水气供给平稳
自今年1月12日全省普降大雪以来,建设厅推出有效应急措施,全省城市建设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克服重重困难,恪尽职守,持续应战,顽强拼搏,采取有效应急措施,千方百计确保城市市政公用行业和基础设施正常运行,将恶劣雨雪天气对城市生产、市民生活的影响和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合肥、六安、安庆、淮南、滁州、巢湖等市供水企业均组织数十支、上百人抢修队伍,全力以赴、不惜代价、24小时维护抢修,保证自来水的正常供应。
由于持续低温,各城市天然气用量大增,天然气供应量普遍不足。现已不计成本,每天补充合肥市60多吨高价液化石油气,目前正在从山东紧急调运8车液化石油气。此外,为保证市民生活用气,六安市自1月26日起首先停止工业用气,其次对洗浴、餐饮进行限气,确保居民生活用气。
目前,合肥市公交全体职工全部取消休息日,每天工作达11小时,机关人员全体上到路线保证公交正常运行。六安市道路积雪达40多公分,主干道破损1800多平方米,租借了两台除雪机械,对主要路段和桥梁进行除雪,抢修路面检查井盖31座。宣城市出动9台装载机,撒工业盐融雪剂60余吨,保证城区主干道畅通。
在城建系统共同努力下,目前,我省城市供水、供气、公交、供热等市政公用事业运营基本平稳。
工商局强化预测预警 维护市场秩序
省工商局在抗灾救灾、维护市场秩序方面将采取以下五大措施。
一、加强流通设施安全检查。对所有集贸市场进行全面彻底的排查,对集贸市场进行加固除险,避免垮塌现象扩大。
二、加强组织管理。对已垮塌和垮塌严重、暂不能开放的集贸市场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经营者、消费者有安全交易的场所。
三、加强预测预警。发现粮、油、蔬菜等主要商品出现短缺现象时,立即向省委、省政府汇报,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动员经营者广泛组织货源,保障供应,防止市场供应出现断档情况。
四、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从重从快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制假售假等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市场稳定。
五、加强宣传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向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及时宣传政府决策,发布供求信息,营造稳定的经营和消费氛围。
粮食局要求采取专项措施 保证粮油市场稳定
省粮食局日前下发紧急通知,在四方面进行努力,以保障粮油市场供应。
一、加强粮食供应保障的动员部署。下发《贯彻全省抗雪防冻救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粮油市场供应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专门组织,采取专项措施,确保军队、城镇、山区、库区及灾区的粮食供应工作。
二、实行粮油市场价格监测日报制度。要求全省30个粮油价格监测县克服恶劣天气影响,每日坚持市场采价,按时上报粮油市场价格。同时,要求各地以市为单位,将全市粮油市场供应及价格变动情况每日上报省粮食局。
三、适时启动《应对粮油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处置预案》。一旦出现粮油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将及时启动预案,要求各地按照预案规定,迅速联系指定应急加工企业和供应企业,开足马力加工,确保市场供应。
四、建立成品粮、油的应急储备。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要求,指导和督促各省辖市按不少于10天的供应量,建立成品粮、油的应急储备。
质监局要求全系统采取得力办法 强化市场监管
省质监局日前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全系统采取得力措施,稳定市场运行。
一、成立抗雪防冻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全省质监系统抗雪防冻救灾工作。
二、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重点对风景区、旅游景点客运索道,游乐园、儿童公园的大型游乐设施,公共场所的锅炉、压力容器、电梯等实行拉网式检查,进一步加大隐患处置力度。
三、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对粮食、食用油、肉制品、乳制品和蔬菜制品等大中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巡查,对以次充好,使用非食品原料、劣质原料、有毒有害物质和回收食品作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重从快打击。
四、加强抗雪防冻救灾物资质量监管。对小家电、建筑材料、成品油、防寒类服装、絮用纤维制品等重点消费品大中型生产企业的巡查,保证救灾物资的安全使用。
五、防止变相涨价,开展计量监督。在1月26日至2月5日采取临时性应对措施期间,对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内销售鲜活农产品的单位,在依法进行计量检定时免收各种计量检定费用。对加油站、液化气站、农贸市场、定量包装生产企业的计量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克斤扣两等“变相提价”违法行为。
物价局开展专项大检查 加强价格监督
省物价局紧急行动起来,在加强价格监管方面狠下功夫。
一、加强价格监测。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抗雪防冻救灾期间的价格监测。超前分析研究雨雪、冰冻天气对农副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的影响。
二、加大市场价格检查力度。各级价格主管部门立即组织开展市场价格专项大检查,对串通涨价、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乱收费等违法行为,从严从快查处。
三、全面落实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各地物价局加大对已实行调价备案品种价格的监测和检查,保证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落到实处,必要时扩大价格干预品种。
中石化、中石油制定应急预案 稳定成品油市场
中石化安徽石油分公司、中石油安徽销售分公司在保供方面措施得力。
加强领导,制定应急预案。成立成品油供应应急领导小组,各市成立相应应急小组。制定成品油供应应急预案,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及时、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加大调运,增加市场投放。各市分公司在确保防滑防冻、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油品正常配送。目前,公司所属在营加油站资源充足,一律敞开供应,不限量、不脱销、不超价,全力做好市场供应。
强化措施,确保经营安全。加强对油库、加油站、运输车辆进行安全检查,积极采取措施,及时扫除油库、加油站门前积雪,采取撒盐等措施防止路面积雪结冰、车辆打滑,以便车辆能安全出库和顺利入站。
加强监测,及时上报情况。按照省抗雪防冻救灾指挥部市场保障组的要求,加强对成品油供销、安全运营等情况全程监测,指定专门联络人,确保24小时通信畅通,每日上报成品油库存、供应情况,重大情况随时上报。
【相关链接】
专家分析:为何雨雪“南多北少”
今年1月以来,南方雨雪交加,险情不断,而在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却持续干冷,不见降雪。反差为何如此之大?气象专家认为,这与冷暖空气势力对比、路径走向以及全球大气候都有着直接联系。专家说,我国南北地区冷空气来源和路径并非一个。1月以来,东北地区冷空气势力比较强,也比较稳定,同时南方暖湿气流却又不能上来,就形成了又冷又干的天气特征。
而在南方,是另一股冷空气在持续作祟。这股来自新疆地区的冷空气南下,在江淮、黄淮流域与暖湿气流交汇,并且在中东部地区频繁交锋,就形成了雨雪不断的天气特征,给交通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
从全球气候大背景来看,我国南北地区迥异的天气特征也有着相同的成因——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是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水温异常降低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相反。我国异常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反映出拉尼娜现象强度偏大;从目前监测情况来看,持续时间也将会较长。(徐 扬)
生活中应对雪灾的措施
对于席卷我国南方的冰雪灾害,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出暴雪橙色和红色警报。专家认为,对付雪灾,气象部门已经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办法。
首先,雪灾来临之前,要注意关于暴雪的最新预报、预警信息;要准备好融雪、扫雪工具和设备;要减少车辆外出;要了解机场、高速公路、码头、车站的停航或者关闭信息,及时调整出行计划;对农作物要采取防冻措施。
雪灾一旦发生,应该积极应对:要做好道路扫雪和融雪工作;外出时要采取防寒和保暖措施,尽量别穿硬底鞋和光滑底的鞋;驾车出行,慢速、主动避让、保持车距、少踩刹车、服从交警指挥和注意看道路安全提示是关键;给非机动车轮胎稍许放点气,以增加轮胎与路面摩擦力,也能防滑。
如果遭遇了暴风雪突袭,除了上述注意事项外,要特别注意远离广告牌、临时建筑物、大树、电线杆和高压线塔架;路过桥下、屋檐等处,要小心观察或者干脆绕道走,因为从上面掉落的冰凌,在重力加速度作用下,杀伤力不次于刀剑。(苏晓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