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览会开幕还有 0

媒体精选

[湖南日报]农交会上信息化浪潮奔涌 湖南如何站立潮头

日期:2014-10-30 16:08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尚武 陈荣柏

  农交会上,农业信息化浪潮奔涌——

  湖南如何站立潮头?

  山东青岛,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简称农交会)3号馆。

  4天来,湖南参展商每天经过这里,首先看到的是农业信息化展区。60多家农业信息化公司,别具一格展示农产品的“色、香、味”。

  大葱、冬枣、西红柿、生姜、辣椒……鲜艳的画面背后,还有产地的风云雨露、生产的耕耘收藏、市场的即时价格,诸多信息一一呈现在电脑屏幕上,让参观者的视角得以大大延伸。

  信息化展区旁边,就是湖南馆。“农家留香”腊肉、“老巴陵”风干鱼、“五强”红薯粉、“桃林园”米酒……传统的试味与吆喝中,比拼着农业大省的原汁原味。

  “虽然湘味产品仍走俏,但信息化浪潮在观念上给人以冲击,发人深思。”省农委巡视员谢国华说,在农业信息化浪潮中,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如何站立潮头?这是本届农交会给我们留下的最大问号。

  农业信息化浪潮扑面

  当前的农业,农民希望生产市场对路的农产品,市民希望餐桌安全有保障。而信息化就为双方的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农交会一号馆入口,设有“青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在这里,青岛市参展的每一家企业,输入起止日期、行政区市、基地等关键信息后,大到认证资质,小到最近一次施用化肥,都有记录可查询。依托信息平台,农产品质量可追溯,让青岛市民吃得更放心。

  在农业信息化展区,北京宝讯公司提供的牧医大数据,开始在新疆、湖南、四川等养殖大省试用,为生猪养殖场、奶牛场等提供数据服务。“大数据”帮助农民养猪,“错峰填谷”把握养殖周期,利于防止猪价大起大落。

  “菜易通”是成都农业信息化的缩影。据展台工作人员介绍,全市种5亩以上蔬菜的5000多个大户、专业合作社,都在“菜易通”上注册,网站负责提供种菜信息、上市时间、预期价格、收购信息、实时菜价,解决市民“买贵”、农民“卖难”的矛盾。

  信息化帮助农业生产迈向“精准”。上海农信展出的植株生长仪,采集作物生长环境参数,比对植株的茎秆(果实)大小、叶面积、叶绿素等生物参数,指导农民因地制宜、科学种植。中软国际展出农用无人机通过拍摄红外线照片,及早发现作物病虫害,精确打药治虫。山东寿光的大棚种植系统,数字化调节温、光、水、土,让瓜果的外形要方得方,要圆得圆,令参观者大开眼界。

  湖南农业大省如何“赶潮”

  真是不比不知道。省农委市场信息处处长顾大勇坦言,与先进地区比,我省农业信息化投入严重不足,人才奇缺;多数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缺乏;农产品供求信息、市场价格信息处于初始分散状态,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还有待打通。

  “面对农业信息化浪潮,湖南作为农业大省,迫切需要研究如何才能吸引农业信息化所需要的人才、项目、资金。”顾大勇称,透过农交会“望远镜”,我们看到了“天外天”,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在农交会的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现场,湖南代表在发言中称,作为农业大省,湖南要加快信息服务进村入户,让农民公平享受信息化发展成果;抓好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形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农产品进城与消费品下乡双向流动的模式。

  湖南的“惠农”、“村村通”等两家农业信息化公司的负责人,参展争客户,向同行学经验,高峰论坛观走势,忙得不亦乐乎。

  “惠农”总经理申斌称,中央和省里提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政策会加大扶持。对于农业信息化,农民亦有强烈需求。“惠农”作为农业信息化企业,正着力打造中国最大的线上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

  申斌介绍,“中国惠农网”坚定做大做强“三大平台”,即大宗农产品信息对接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防伪溯源平台。依靠三大平台,推出相应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惠农宝”、“真源码”、“爱乡村”、“店家亲”,树立湖南农业信息化的“标杆”。

  从本届农交会看,农业迈向现代化,制高点是信息化。农业大省湖南,如何站立信息化潮头?与会的省农委和参展商,都已开始了认真的思考和探索。

 
下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