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8日,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在青岛正式运行,开始履行职能。这是健全国家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支撑体系、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的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兽医技术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该中心是在原农业部动物检疫所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同时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兰州兽医研究所和上海兽医研究所分别加挂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北京分中心、哈尔滨分中心、兰州分中心和上海分中心牌子。中心正式运行后,主要承担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诊断、监测,动物和动物产品兽医卫生评估,动物卫生法规标准和重大外来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措施研究等工作,协调各分中心、各级各类兽医实验室,广泛开展动物流行病学调查,深入进行分析研究,为国家动物疫病防控决策和动物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的正式运行,是农业部根据国务院有关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我国兽医工作的实际需要,整合优势资源,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应对现实挑战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畜牧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主要渠道,但近年来随着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我国动物疫病防控任务不断加大,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强化兽医技术支撑体系,提高防疫能力,已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原农业部动物检疫所经过多年发展,从整体上形成了以动物疫病防控策略、法律法规和标准研究为基础,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监测、诊断技术研究和诊断试剂研发制备、国际兽医事务综合分析为主体的动物卫生技术发展平台,相继建成国家疯牛病参考实验室、新城疫诊断实验室、诊断液制备中心、动物血清库和国家动物卫生信息系统。
多年来,农业部动物检疫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4个兽医研究所在我国动物疫病防控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尤其在近两年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技术支撑作用,为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障食品安全,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为组建新的中心和分中心打下了坚实基础。
农业部要求该中心与四个分中心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努力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进行探索创新,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在工作上形成合力,为兽医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国家首席兽医师、农业部兽医局局长贾幼陵出席会议并讲话,农业部、山东省、青岛市有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成立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