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长春:新技术劲推水稻种植“变”

日期:2020-06-10 11:22 作者:袁达 来源:长春日报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6月的田野,绿意盎然。九台区兴隆街道前岗村的一片水田里,绿油油的稻苗随风轻摆。“水稻苗长得都挺壮实。”九台区启生种植业家庭农场场主鲁启生来到田埂边,查看水稻长势。

  与鲁启生一起来的还有九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站长赵丽娜。十几天前插秧的时候,赵丽娜就曾经现场指导农机手如何驾驶插秧机插秧。这次,她又来到这片稻田进行回访。

  为什么如此重视这片地?“今年我们在启生家庭农场推广了水稻钵苗宽窄行机械移栽技术。”从育苗开始,赵丽娜就一直“跟踪”家庭农场的水稻生产情况,及时解决技术难题,“目前来看插秧作业效果不错。”

  今年,启生家庭农场流转了310多公顷水田,全部采用了水稻钵苗宽窄行机械移栽技术。在育苗环节,合作社建设了42栋大棚,从3月末采用钵盘式育秧。“每个钵盘中有448个小钵,每个小钵里有4~5粒籽。”鲁启生说,这种钵盘育秧与平盘育秧相比较,用种量是原来的一半,而且这样育的秧苗生长的粗壮、结实,秧苗起身快。

  “省工、省种、省营养土,增产增收,是这个技术的优点。接下来你们做好田间管理,秋收每公顷多收1000公斤水稻应该没问题。”赵丽娜的预测让鲁启生喜上眉梢。

  长春市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8万公顷,近年来,全市以全面推进水稻标准化生产为手段,推进全程机械化,采取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推进方式,全面提升水稻生产水平。

  标准化大棚育苗、新型钵盘和钵体毯式育苗、免耕打浆、机械插秧……一项项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破解了制约水稻生产发展瓶颈问题,让稻农的种植习惯发生了改变,实现了增产增收。

  技术革新带来了水稻种植模式的“蝶变”。在九台区龙嘉街道健权种植业农民合作社的水田里,又一场水稻种植技术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施肥过量与肥料利用率低,一直是制约水稻生产的突出问题。“我种了这么多年水稻,最费时费力的就是施肥。”健权合作社负责人于军洲说,一季水稻一般要施4次肥,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

  如今,这个困扰合作社多年的难题已经得到破解。在农技部门的指导下,合作社购置了3台侧深施肥插秧机,在插秧的同时侧深施肥。“插秧、施肥二合一,不用再追肥了,特别省事。”于军洲说,今年合作社的肥料使用减少了10%以上,已经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新技术不仅“减肥”降成本,增产更加明显。农技人员告诉于军洲,侧深施肥的水稻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株高、分蘖等好于常规施肥的水稻,预计增产将超过8%,每公顷增收将超过1500元。

  近年来,侧深施肥插秧、钵苗宽窄行机械移栽这样的“硬核”技术在长春市的稻田不断“上演”:榆树市开展工厂化育苗、德惠市水稻插秧用上“卫星定位”……长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的水稻生产中,长春市将继续坚持藏粮于技,向科技要产量、质量,让长春大米这张名片更加闪亮。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