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搞农业也要学会借力 这家合作社和高校对接搞研发走出了困境

日期:2019-08-16 13:38 作者:张超 来源:农村大众报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临沂庄村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汪沟镇东北向6.5公里处。近两年来,在该村活跃着这样三个年轻人——姚道亮、朱连民和孟令友,他们创建多肉种植合作社,坚持与高校对接,走出了一条和别人不一样的发展道路。

  没创业之前,姚道亮在家给人开车,平淡的生活波澜不惊,直到三人有了这个想法后,才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一丝惊喜。2018年,三人注册成立友民多肉种植合作社,摩拳擦掌开始创业。

  听说村里有年轻人创业,村“两委”决定给予全力支持。“年轻人回村是好事,村干部通过做村民工作,不到两周的时间60亩土地全部流转完成,支持他们创业。”临沂庄村党支部书记姚现瑞说。

  解决土地问题是发展的第一步,谁都知道大规模种植和繁育多肉,要在恒温的环境里进行,需要建大棚,但三个人对建大棚一无所知,为了学到技术,他们远赴青州、上海、北京学习。

  2018年冬天,就在业务刚有起色的时候,一场寒流让合作社损失惨重。农场技术员孟令友说:“去年11月下旬,棉被定得有点小,两边的棉被中间有间隙,有些多肉没盖上,早晨起来发现冻死了四五百棵。”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姚道亮和他的合伙人上网查资料、外出学习取经,终于解决了多肉过冬问题。

  2018年,正赶上多肉市场行情下行,由于没有经营经验,这一年三人灰头土脸,一点钱也没挣到。

  姚道亮等人分析原因,认为和市场上的产品相比,合作社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在经营方式、繁殖方式和品种等方面缺乏自己的特色,且没有形成良好的区域品牌效应。

  痛定思痛,经过外出学习和思考,三人决定放弃现有的繁殖方式,开始联合高校,尝试开发新的品种和繁殖方式。

  朱连民认为,和高校合作,借助资源优势,合作社可以做目前国内市场比较稀缺的多肉植物品种的组培快繁。因为这种方式的培育难度更高,投放市场的周期更短,一次性投放市场的量更大,做出的产品相比传统方式,不仅在于数量多,更在于品相好,稳定性高。

  就这样,在当地农业部门的引荐下,友民多肉种植合作社与临沂大学农林科学院签约,成了该学院的科技示范基地。

  在临沂大学农林科学院的帮助下,友民多肉种植合作社的产品结构逐渐开始多元化,从最开始90个品种,不断发展培育到现在的150多个品种,形成了从几元到几百元的价格区间。

  “我们按照专家的指导,认真从一个棚做起,逐渐形成可复制的模式。”现在,友民多肉合作社在当地已经渐渐打响了自己的品牌,吸引了不少多肉植物爱好者前来光顾,产品也逐渐打开销路,一个以小见大的产业链正在临沂庄村蓬勃壮大。

  对于未来的发展,三个人也商量出了一个大致意见:借助多肉种植,增加火龙果、蓝莓等品种,合理规划休闲采摘、绿色种植、观光旅游,把规模再扩大一些,打造成集吃喝娱乐购于一体的乡村小型田园综合体。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