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奉贤区的乡村治理“三部曲”

日期:2019-05-14 14:51 作者:记者 张红英 来源:东方城乡报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奉贤区在乡村治理实践中,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和社会共治的力量,激活农村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开展两年的“生态村组·和美宅基”创建,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积极构建起了一个以奖代补的生态补偿机制。截至2018年年底,全区共有1844个村组创建达标,占村组基数的79.24%。

  深入开展的“美丽乡村·美丽约定”行动,充分激活村规民约“草根宪法”作用,努力探索具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郊区特色的社会治理之路。奉贤全区170个村已实现“美丽约定”全覆盖。

  正在组织开展的“守护家园”行动,旨在切实发挥农民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巩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成果中的主体作用,激发村民的自治管理意识和就业劳动意愿,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融的农村社区治理和农民增收致富“双轮”驱动格局。

  从“生态村组·和美宅基”,到“美丽乡村·美丽约定”,再到“守护家园”,这三大行动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可以说,奉贤区正在奏响乡村振兴乐章中的乡村治理“三部曲”。

  “生态村组·和美宅基”创建:

  划小治理单元,引导村民自治,释放农村治理活力,记忆中那一抹乡愁又回来了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里,位于奉贤区柘林镇西部的迎龙村,颇为热闹。河边垂钓、树下烧烤、小径慢走、农田采摘……不少平日里住在城区的年轻人,或带着家小回老宅待上几天,或邀上三五好友到村里踏青休闲。

  田间窝棚不见了、历史违建拆除了、陈年垃圾清理了、河坡鸡鸭棚搬走了,迎龙村水清岸绿、春意盎然的江南田园风光让人沉醉。“这里越来越美了!”“记忆中那一抹乡愁又回来了。”欢声笑语里,满满的是对村容村貌的赞叹。

  迎龙村的可喜变化,正是奉贤区积极开展的“生态村组·和美宅基”创建的一个缩影。

  奉贤区自实施“五违四必”“中小河道综合整治”攻坚战及“国家生态园林城区”创建以来,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如何巩固整治成果,为乡村振兴打好底色?2017年5月,奉贤区开展“生态村组·和美宅基”创建,积极构建以奖代补的生态补偿机制,充分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选择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开展“生态村组·和美宅基”创建,奉贤区有着自己的考量。“我们通过聚焦范围较小、地缘相近、村民相熟的村民小组这个治理单元,寻求自下而上的点上突破,以更好激发村民小组的自治活力。”奉贤区地区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方舟表示。

  将“三清三美”即清“五违”、清群租、清垃圾、河道美、绿化美、民风美作为创建标准,“生态村组·和美宅基”创建的切入口为生态环境,针对的却是乡村治理中的许多顽症问题。小到一段沟渠、一条小径、一户人家、一片菜园,都在创建工作视野范围之内。

  按照规定,只有获得村民小组中90%以上村民同意的,才能申请创建。创建过程中,按照“一户不达标即视为整个村民小组不达标”的要求,组内村民相互督促、相互协助共同达成创建目标,构建起全新的利益共同体,从根本上减少“整治-反复-再整治-再反弹”的现象发生。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原本淡薄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得到很好的激活。

  实践证明,当“生态村组·和美宅基”创建不再是政府强制推行的行政管理手段,而是广大村民的意志体现时,许多治理难题便会迎刃而解。

  迎龙村是“生态村组·和美宅基”整建制创建成功的54个行政村之一。村委会副主任陈灵深有感触地说,从创建伊始的嘀咕埋怨“要求这么高,做不到的吧”“违章都要拆掉,经济损失可不小啊”,到后来的积极讨论“柴垛、砖块如何处理放置?”“腾退的空地如何搭配花草树木?”,村民的想法从不理解转变为积极参与,自治意识也在畅所欲言、群策群力的过程中得到明显提升。创建以来,村组内的邻里纠纷也明显减少。

  “美丽乡村·美丽约定”行动:

  用“村民的话”管“村民的事”,升级版村规民约有效提升指导性和约束力

  以“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为目标开展的“美丽乡村·美丽约定”行动(以下简称“美丽约定”),是奉贤区充分激活村规民约“草根宪法”作用,努力探索的一条具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郊区特色的社会治理之路。

  去年上海市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各村新班子上任后要重新修订村规民约。以此为契机,奉贤区适时推出“美丽乡村·美丽约定”行动。各村通过召开村民会议,对村民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进行表决,然后形成“美丽约定”。

  作为村规民约的升级版,“美丽约定”通过村民参与、村民制定、村民遵守的方式,用“村民的话”管好“村民的事”。

  别看“美丽约定”的内容只精简为10条左右,不超过1张纸,但都聚焦农村治理难题,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也因此更易被村民认同。比如,在“三块地”改革方面,约定要配合实施村庄规划、宅基地置换和归并、集中居住等政策,将闲置宅基地委托村集体开发民宿、总部经济;承包地不得变更土地用途和性质等。又比如,在生态宜居方面,约定村民建房要符合乡村风貌;围绕“生态村组·和美宅基”创建标准,约定垃圾分类、不乱堆物、消除旱厕、不新建违法建筑等。

  “美丽约定”还明确了奖励和罚则内容,进一步发挥“草根宪法”的约束作用。在“票子”方面,有的村将“和美宅基”奖励金留存一部分,作为长效管理考核金,每月考评,合格则奖励,不合格则扣发;有的村对违反约定的村民暂停或取消当年度村级自筹福利待遇;有的村对丧事从简的村民,给予一定资金补偿或设宴折扣。在“面子”方面,全面落实公开公示制度,开展诚信村、诚信户评选,对违反约定的村民,警告后仍不整改的,纳入村级“黑名单”,不能参加任何评优活动;对违反约定的党员视情予以通报批评。目前,奉贤全区2300多个村民小组均已设立公示牌,以笑脸、平脸、哭脸等直观标识,将村民履约情况定期公开。谁家是先进典型,谁家还比较落后,这块公示牌上一目了然。村落本是个“熟人社会”,大家都把面子看得很重,自然就不好意思老是得“平脸”“哭脸”。

  目前,“美丽约定”行动已在奉贤全区170个村实现全覆盖。行动的推进,充分激发村民“自己的事自己办”的自觉性,获得感和集体荣誉感显著提升,更多村民愿意主动参与宅基垃圾清运、环境维护等行动中来。

  “守护家园”行动:

  对接“三园”工程开发公益项目,使更多农民实现“家门口”就近就业增收

  迎龙公益服务社,是迎龙村自主培育的社会组织,259名社员均为50岁至70岁有劳动能力及意愿的迎龙村村民。他们在该村范围内从事护宅管理、物业服务、河道保洁、绿化养护、篱笆制扎等工作,以工作量获取相应报酬。今年年初,服务社积极参与“守护家园”行动,承接迎龙村“护宅考评”长效管理项目,招录村内具有劳动能力、责任心强、认真履行“美丽约定”的村民作为“护宅员”,对宅基长的常态巡查工作成效进行监督考评。

  “守护家园”行动,是奉贤区在“生态村组·和美宅基”创建和“美丽乡村·美丽约定”行动的基础上,以常住村民为对象开展的又一乡村治理新举措。行动通过全面调查掌握村内有劳动意愿和劳动需求的人员情况,以生态环境长效管理和公共服务为主体,结合既有岗位安排现状,因村制宜、立足实际设置项目,并制定合理的项目计划,促进村民就地就近劳动和就业。

  打造“三园”工程,是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守护家园”行动该如何对接“三园”工程开发公益项目,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就近劳动增收?《关于开展“守护家园”行动实现“家门口”劳动增收的实施方案(试行)》对此作出了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安排。

  生态环境长效管理类项目,对接“美丽家园”工程,在美丽乡村建设、和美宅基创建、“水天一色”工程、农村垃圾分类等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动员群众开展网格化、常态化巡防巡护,在民间河长、桶长、路长、田长、护宅员等岗位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

  产业辅助类项目,对接“绿色田园”工程,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依托农产品品牌产销、农业生态旅游、“三园一总部”建设等相关产业发展,开发辅助类项目,为农民劳动增收开辟新渠道。

  公共服务类项目,对接“幸福乐园”工程,发动群众参与村级公共场所管理、公共服务设施维护、“宅基老娘舅”等人民调解服务,开发与群众日常生活相关的水电煤等物业一站式服务项目,开展为孤寡老人、重病残疾等特殊人群的“互助式”照料看护服务。

  “守护家园”行动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总目标,将切实发挥农民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巩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成果中的主体作用,激发村民的自治管理意识和就业劳动意愿,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融的农村社区治理和农民增收致富“双轮”驱动格局,助力奉贤乡村振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