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造血”功能增强 村民增产增收

日期:2018-06-25 09:37 作者: 来源:广东农业信息网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农家小院晾晒的红薯丝。 本报记者陈春惠 摄

  “以前自家手工生产的红薯丝找不到销路,现在好了,有企业收购,我们就敢放心大胆地做了。”对惠州市惠东县安墩镇水美村许多村民来说,自定点帮扶单位市农业局进驻水美村,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施产业扶贫后,村民自身的“造血”功能强了,经济收入高了,生活质量也得到提升。如今,这里还将打造一个药材产业基地,一幅美好的蓝图正在该村逐步展开,村民对未来充满期待。

  靠卖红薯丝农户年均增收七八千元

  水美村为省级贫困村,是惠州市一个较为偏远的山村,与河源市紫金县交界,下辖10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籍513户,总人口2450人,其中贫困户66户198人。村里产业比较单一,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普遍致贫原因是家庭主要劳动力不能转移就业,仅以少量耕地维持口粮。

  “针对水美村的情况,我们积极探索创新扶贫方式,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村里引进柠檬、鹰嘴桃等种植项目,构建‘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惠州市农业局驻村第一书记潘文超说。

  在水美村的百亩柠檬种植基地,一棵棵翠绿的柠檬树在山坡上迎着阳光蓬勃生长。基地产出的柠檬,将由村里的合作社推向市场,由此带动贫困户种植。基地未来还将扩种一倍。

  除了创建扶贫产业基地,市农业局还通过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带领贫困户增收脱贫。水美村有做红薯丝的传统,以往都是各家各户手工生产,产量比较少。自去年合作社成立后,20多户贫困户如今可是鼓足了劲。村里引进了企业收购,保证村民生产的红薯丝能销售出去。去年春节前,红薯丝通过合作社销售,零售价卖到15元左右一斤,一箱红薯丝能卖五六十元,效益可观。靠卖红薯丝,每户农户年收入平均增加七八千元。

  建设药材基地增加村集体收入

  “村民按照企业标准制作,确保品质,我们自己设计了包装,打造品牌来销售。”潘文超告诉记者,他们协调当地有实力的企业与水美村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长效稳定产业项目,签订生产、购销、服务合同,由企业负责培训指导贫困户种植管理番薯及薯丝加工,改良品种及加工工艺,并负责按高于市场价收购农户的产品,通过多渠道产业帮扶,建立了长效的脱贫机制,村民稳定的收入来源得到了保障,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与此同时,市农业局根据水美村的自然条件、原有基础和贫困家庭的实际,积极帮助贫困家庭自主发展产业项目,例如支持贫困户扩大水稻、蔬菜、番薯种植和养鸡的规模,大大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同时也增强了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和信心。

  未来,将有新的产业在水美村落地生根。药材的产值高,村里准备发展药材产业,将水美村打造成惠东的一个药材基地,发挥好推动示范作用。目前村里正盘整土地,准备于今年10月份种植姜黄,预计明年中秋节前后产出,亩产值可达5000~8000元。随后轮种百部,接着种植牛樟,大约三年后产生收益,亩产值可达1万至1.5万元。通过试种进行土壤试验,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中药材。水美村将建立起药材基地,由村民小组整合土地入股,实行公司化管理,聘请部分村民参与打理。产出的药材由企业进行订单式收购。届时,村集体收益可实现分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