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2011 > 第6期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生猪生产有关工作的通知

日期: 2011-06-20 13:13 作者: 来源: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农业、农牧)局(厅、委、办):

近一个时期以来,全国生猪生产整体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但也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是部分散养户加快退出,规模养殖发展增速趋缓,特别是个别地区中小养殖场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成活率下降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猪生产的持续平稳发展,各地务必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综合有效措施,努力提升养猪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市场有效供给。

一要加快落实中央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的各项政策。各地要加快落实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和生猪良种补贴项目,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督导检查,确保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尽快落实到场户,进一步稳定养殖信心。

二是深入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各地要继续支持生猪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设施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规模养殖比重。要进一步组织实施好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遴选典型示范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生猪标准化生产。要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研究解决规模养殖发展中用地难、贷款难和技术缺乏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是着力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成活率。近期,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制定了《关于提高母猪生产水平和仔猪成活率的技术指导意见》(见附件),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从母猪和商品仔猪选择、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推广相关技术,指导养殖场户改进饲养管理技术,提高生猪生产水平。要结合阳光工程培训,充分发挥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技术优势,针对中小规模养殖户集中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服务,帮助养殖场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四是进一步规范种猪市场秩序。近期,我部将组织开展以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为重点的畜牧法执法检查,强化对种猪场种猪质量检测,提升种猪质量水平。各地要加大对种猪场的执法检查,特别要强化对县市种猪扩繁场生产经营资质排查,认真查验销售种猪出具的相关证明(种猪合格证明、检疫合格证明和种猪系谱),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和生产销售劣质种猪行为。

五是切实加强生猪疫病防控工作。各地要继续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生猪重大疫病基础免疫,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和动物标识及可追溯体系建设,强化动物卫生监督管理。要强化应急准备,坚决果断处置突发疫情。当前,我部正积极推进种猪场垂直传播疾病监测净化工作,各地按照要求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六是继续加强数据监测与信息引导。各地要强化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动态监测,密切关注生产形势的变化,加强形势研判,及时发布市场预警信息,积极引导广大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附件:关于提高母猪生产水平和仔猪成活率的技术指导意见

农业部办公厅

二〇一一年六月一日

附件:

关于提高母猪生产水平和仔猪成活率的技术指导意见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

当前,一些地方存栏能繁母猪3050头或年出栏商品肥猪500头以下的中小规模养殖场,在品种选择、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生产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养殖效益差。为充分发挥生猪遗传潜力,确保猪肉市场有效供给,促进养殖场户增收,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建议采取如下技术措施,提高生猪生产水平。

一、做好种(母)猪品种选择

母猪是商品猪生产的基础,购买前选好母猪至关重要。建议中小规模养殖户不自留母猪。

(一)根据市场需求,结合饲养管理水平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母猪品种。如育肥猪拟运往大中城市销售,或与大型屠宰加工企业合作,对屠宰率和胴体瘦肉率要求高,就要选瘦肉率较高的引进品种杂交母猪,如长大二元母猪或者大长二元母猪,也可饲养培育品种母猪;如果对瘦肉率要求不高,可以选择地方品种与引进品种的杂交母猪。养猪技术缺乏、经验少的养殖户,宜选择适应性好,抗病抗逆性能强且生长育肥性能较高的培育猪种及其配套杂交组合。具备一定生猪养殖经验,有技术积累的专业化养殖户,建议选择长大或大长杂交母猪。

(二)要了解不同品种猪的繁殖性能特点。相比而言,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繁殖性能优势较引进品种明显。地方猪种性成熟早,排卵数多、产仔多,乳头数多、泌乳力强,发情症状明显,繁殖力高。引进品种猪发情症状不明显,配种时间不易掌握,因不发情、屡配不孕、产仔少或头胎猪断奶后不发情等原因引起的淘汰率高,泌乳力、护仔性等方面不如国内地方猪种。

(三)注重后备母猪的个体选择。后备母猪适宜选择45月龄,体重5075公斤的个体。此阶段的猪生长发育、体型外貌、生殖器官及乳头状况等基本定型,易于外观选择。选择后备母猪的主要外貌特征要求是:品种特征明显(毛色、头型、耳型等),体形良好、面目清秀、头颈较轻、体格健壮、背线平直;乳头排列均匀整齐,有一定间距,没有瞎乳头、副乳头,有效乳头6对以上;生殖器官发育良好,外阴较大且下垂;肢蹄结实,无明显跛行和蹄裂。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所选母猪的健康状况。最好对已选好的母猪进行血样采集,送具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后,再根据结果进行取舍。一般应从防疫制度完善且执行严格的种猪场引进种猪,种猪来源于非疫区。

二、把好商品仔猪的选择关

(一)向种猪场咨询,了解仔猪是何种杂交组合,疫苗免疫情况。

(二)注重体型外貌选择。凡身腰较长,腹部上收和呈扁圆状而不下垂,臀部突出而丰满,背较平而稍宽以及皮薄毛稀的幼猪,一般都是瘦肉猪的杂交后代。这种猪育肥时生长快,饲料报酬高。

(三)选购健康无病的仔猪。凡眼神好,清亮,鼻头湿润,被毛光泽,精神旺盛活泼,并常摇头摆尾,尾尖能卷,叫声清脆,不拉稀,粪成团,说明是健康无病的小猪。

(四)就近购买,避开疫区。一般不宜到较远的仔猪交易市场上去选购仔猪,宜就近购买,便于了解杂交情况和疾病发生情况。

三、加强不同饲养阶段饲养管理

提高母猪繁殖力,除科学选择好后备母猪外,适时配种与淘汰、实现各阶段精细化饲养是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效率、实现繁殖母猪高产高效养殖的技术关键。对于中小规模养殖户,建议就近购买精液开展人工授精,不宜饲养种公猪,尤其在夏季,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可以更好地保证精液质量,提高受胎率。

(一)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科学配制饲粮:注意饲粮中能量浓度和蛋白质水平,特别是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的补充,促进后备母猪健康发育,在第2次或第3次发情时配种。

2.合理饲养:饲喂后备母猪专用料,切忌饲喂生长育肥猪料。后备母猪需采取前高后低的营养水平,一般90公斤前实行自由采食,90公斤后至配种实行限饲与自由采食结合,日饲喂2.5公斤左右,分23次饲喂,并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防止后备母猪过度肥胖,推迟发情。在配种前2周结束限量饲喂,实行优饲催情,日饲喂量增至2.53公斤,配种后恢复每天饲喂2.0公斤左右。

3.合理分群:后备母猪一般为群养,每栏56头,每头占圈面积至少1.5平方米。

4.适当运动:每天适当运动,以增强体质,增强四肢的灵活性和坚实性。

5.促进后备母猪适时发情:采用每天2次运动,增加光照时间,用成年公猪刺激法刺激后备母猪发情。适时淘汰不发情母猪。

(二)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空怀母猪饲养管理的关键是保持母猪正常的种用体况,使母猪能正常发情、排卵,及时配种受孕,技术要点如下:

1.供给营养水平较高的日粮,保持适度膘情。母猪太瘦或太肥会出现不发情、排卵少、卵子活力弱、受精能力低,并易造成母猪空怀。

2.使用短期优饲技术,促进发情、排卵。在配种前1014天,后备母猪在原日喂料量基础上,增加料量0.5公斤左右,配种结束后停止加料;经产母猪在原日喂料量基础上增加料量0.4千克,并视体况增减料量。

3.分群饲养,适当运动,公猪诱情。一般每群45头,互相刺激,有利于尽早发情、配种。后备母猪可每天自由运动23小时。用试情公猪追逐不发情的母猪,或将公母猪同圈混养,可促进不发情母猪发情排卵。

4.做好空怀母猪的发情鉴定,以免漏情而造成失配。发情鉴定方法主要有依据发情症状鉴别和公猪试情法两种。一般母猪发情前期表现出爬跨其他母猪,外阴部膨大,阴道粘膜呈大红色,有粘液,但不接受公猪爬跨(持1236小时);发情中期,母猪压背时静立不动,耳竖立,外阴部肿大,阴道粘膜呈浅红色,粘液稀薄透明,嘴里没有任何声音(对人静立)。此时为输精的最佳时期。发情后期,母猪趋于稳定,外阴部开始收缩,阴道粘膜呈淡紫色,粘液浓稠,不愿接受公猪爬跨。

5.适时配种。对于后备母猪,地方品种杂交母猪的初配年龄和体重一般是77.5月龄、体重8090公斤,引进品种适配年龄和体重一般在810月龄、体重110120公斤。发情母猪的最佳配种时间是发情中期。配种公猪精液经镜检,精子活力在0.7以上才能配种或进行人工授精。

6.治疗生殖道疾病。母猪患有生殖道疾病时,尤其是高产母猪,应及时诊断治疗。正常生产状态下,有个别母猪长时间不发情或频繁返情,用药物催情和改善饲养管理无效或返情3次以上的母猪应及时淘汰。母猪一般34胎仔数最高,到6胎降低,且产仔性能偏差,这种母猪应淘汰。

(三)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做好妊娠母猪两个关键时期的饲养管理。第一个时期是在母猪妊娠后第1个月,胚胎容易受环境和不合理的营养刺激而导致脱落死亡,这个时期要特别注意保持怀孕母猪安静,尽量少受应激,防止死胎和流产。第二个时期是在怀孕母猪分娩前一个月里,所需营养物质显著增加,此时要注意加强营养,保证饲料质量,适当增加饲喂量。

2.保持妊娠母猪适当膘情。主要是通过改变饲料量来控制妊娠母猪膘情,防止过肥或过瘦。体况较好的母猪,妊娠前、中期给予22.5千克的饲粮便可,到妊娠后期(84天至产前1周)进行短期优饲。短期优饲是根据母猪体况每日增加1.0千克的全价混合料。

3.做好妊娠诊断。配种后1824天以及3945天认真做好妊娠超声诊断,及时检测出再次发情或未受孕的母猪。

(四)哺乳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做好产前准备工作。包括准确计算预产期(猪的妊娠期为114天),准备好接生用的干布,丝线、剪刀、消毒液以及仔猪产箱,保温灯等。接产人员应先消毒手臂和接产用具。

2.做好母猪分娩前后的饲养。要特别注意临产前57天母猪的状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保证母猪消化道正常,防止便秘、体温升高。分娩当天母猪可喂1.01.5公斤日粮,并喂23次麸皮盐水汤(麸皮0.02公斤、食盐0.025公斤、水2公斤),产后23天的饲喂量为正常饲喂量的1/31/2,以后逐步过渡到自由采食。

3.母猪分娩前后的管理。临产前57天将母猪迁入产房,注意观察母猪,加强护理,防止早产。进入产房前给母猪洗澡,产前将母猪乳房、阴部清洗,再用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洗消毒,保持母猪乳房和乳头的清洁卫生,减少仔猪吃奶时的污染。

4.母猪接产要点。要做好看护,轮流昼夜值班看守临产母猪,随时准备接产。待仔猪出生后,立即用布擦干口鼻及全身的粘液,使仔猪呼吸畅通,在距仔猪腹部3厘米左右处接结剪断脐带,并用2%的碘酊消毒断头处。

5.母猪难产的处理。药物助产:用催产素每100千克体重注射2毫升,注射后2030分钟可以产出小猪,如果无效要采用人工助产。助产人员剪断指甲,用肥皂水洗手,再用消毒液消毒手及手臂,涂上润滑剂,同时将母猪产门洗净。手并成锥形,手心向上,待母猪努责时,缓缓伸入产道握住仔猪,顺势将仔猪拉出,拉出1头后,如转为顺产就不必要行人工助产了。术后给母猪注射抗生素以防感染。

6.固定奶头,保证仔猪吃到初乳。把仔猪放入保育箱,保证仔猪温暖,出生30分钟后,帮助仔猪吃上初乳。

7.做好哺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主要是严格按饲养标准和需要量饲喂哺乳母猪;一般日喂3次,夏季炎热天气可以在晚上增加一次。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泌乳期母猪饲料结构要相对稳定,不喂发霉变质和有毒饲料。

8.根据仔猪的体重决定断奶时间。条件好的猪场,如果保育舍的温度可以保证,而且有比较好的仔猪料,可以选择在28天左右断奶,不主张在中小规模猪场实施早期断奶,断奶仔猪的体重不小于7千克。在炎热的夏季或寒冷的冬季,可以晚断奶几天。

9.提供良好猪舍环境。猪舍内和猪床上要保持温暖、干燥、卫生、空气新鲜,每天清扫猪栏,坚持每23天用对猪无副作用的消毒剂喷雾消毒猪栏和走道。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保持安静的环境条件。

(五)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做好防冻保温工作。对刚生下来的小猪,挤压和低温是主要的不利因素,应保证产房舍温在20℃左右,舍内设置仔猪保温箱,箱内吊250瓦的红外线灯,灯距箱底面40厘米,或在箱内铺电热板或热水保温板。在分娩后的头3天内,仔猪的适宜温度是3228℃;生后47天,适宜温度为2825℃;第830天,适宜温度为2522℃。

2.加强分娩护理,减少仔猪死亡。主要做法是正确推算母猪的预产期,母猪产前1周到产后1周,昼夜值班护理;在分娩舍内设置护仔栏,以保护仔猪和限制母猪活动。

3.保证初生仔猪尽早吃上初乳,增强机体免疫力。对弱猪一定要采取人工辅助哺乳,直到仔猪能自己站立吃乳。在3日内做到每只仔猪都固定乳头吃奶。

4.固定奶头。注意将弱小仔猪固定在前中部乳头,保证全窝仔猪均匀发育。

5.选择性寄养技术。在母猪产仔过多而无力全部哺育时,应将多余仔猪寄养给其他母猪哺育。寄养时,在被寄养仔猪身上涂抹药物或保姆猪粪尿,防止母猪咬伤寄养仔猪。

6.补铁、补料。在仔猪生后23天,给每头仔猪肌注补铁100150毫克,预防缺铁性贫血,提高仔猪断奶成活率。仔猪生后7天左右,可采用自由采食法补料,提高仔猪断奶重。

7.减少奶仔猪应激。一是通过补料,做好饲料与饲喂方法过渡。仔猪710日龄时可开始诱食,每天投料56次,少喂勤添,及时清除剩余料,自由采食和饮用清洁水。二是做好环境条件过渡和合理转群。断奶时可赶走母猪,在原栏留下小猪进行保育;断奶仔猪转群时尽量减少合群。三是调节畜舍温、湿度。在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温。在夏季,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干燥。四是调教仔猪定点排便,减少传播疾病。

8.做好去势和早期补料工作。健康小公猪在710日龄阉割。

(六)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保育期是猪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也是饲养管理最困难的时期。断奶时仔猪体重和断奶后710天的生长速度会影响仔猪以后的生长速度和全期的饲料利用率。因而,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确保尽可能高的生长速度,以及良好的健康状况。

1.搞好栏舍消毒。断奶仔猪进入保育舍前,要对保育舍内外进行彻底清扫、洗刷和消毒,杀灭细菌;仔猪进入保育舍后,及时清理粪便、尿等污物。

2.合理分群与调教。分群时按照尽量维持原窝同圈、大小体重相近的原则进行,个体太小和太弱的单独分群饲养,以减少因相互咬斗而造成的伤害。调教仔猪定点休息和排泄。对不同群的仔猪并栏后喷洒低浓度的农福,以防打架。

3.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保育舍每圈饲养仔猪1520头,最多不超过25头,每头仔猪占圈舍面积为0.30.5平方米

4.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刚断奶仔猪一般要求舍内温度30℃,以后每星期降34℃,直至降到2224℃。相对湿度为65%75%

5.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在断奶后710天内的饮水中加入葡萄糖、钾盐、钠盐等电解质或维生素、抗生素等药物,可提高仔猪的抵抗力,防止腹泻。

6.仔猪自由采食,加强饲养管理。断奶后56天内实行少喂多餐(一昼夜喂68次)。断奶后12周内继续饲喂仔猪前期料,待仔猪适应环境后逐渐改为仔猪后期料,过渡时以1/3替换,每次替换2天,一周换完。

7.加强观察。包括观察仔猪的生长、活动、采食和粪便,发现病、弱、僵猪后,将其并入一栏,及时治疗。

四、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一)控制好传染源。主要是做好猪场常规消毒,制定严格的猪场管理规章制度。病死猪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焚烧或深埋)。猪场外部、供应区及猪群生产区必须严格分开,猪场大门、生产区入口均应设立消毒池及相应消毒装置。来往人员、物品均应采取相应消毒措施。养殖场工作人员进出场,应更换固定工作服、鞋、帽,定时将工作服、鞋、帽等熏蒸消毒。定时清除舍内粪便,保持舍内干净。猪场应采取全进全出式消毒,猪舍猪栏(包括运动场、仔猪栏等)的消毒要不留死角。先冲干净猪舍,干燥后加消毒液,消毒液干燥后再冲洗干净,并空栏1周再进猪。

(二)切断病原传播途径。主要是严格检测公猪精液;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管理制度;做好猪圈(舍)、用具、车辆、粪便、道路和人员的定期消毒。严格控制人员频繁流动,谢绝参观。做好卫生、杀虫、灭鼠工作,同时加强对猫、犬及鸟类在场区活动的控制,减少传染病侵入的危险性。

(三)科学合理使用疫苗进行免疫防控。切实做好猪瘟疫苗、口蹄疫疫苗、伪狂犬病疫苗、喘气病等疫苗的免疫接种。合理、科学使用现在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科学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实施强化免疫。疫苗接种期间,接种人员必须操作规范,注意疫苗的生产日期,保持使用有效疫苗进行接种,禁止在接种疫苗期间使用抗病毒药物。

(四)强化猪群药物预防与保健,控制继发感染。药物保健是对疫苗预防的补充和应急措施。秋季气候变冷时,在猪饲料中添加抗呼吸道病药物,冬季寒冷、猪舍潮湿时添加抗腹泻药物,母猪分娩前后使用抗产褥热和乳腺炎药物,以及对新生仔猪、断奶仔猪和转群分栏猪使用药物防病,都能收到理想效果。用药要注意配伍禁忌和遵守停药期规定。无论用药物饮水或拌料,要求浓度均匀一致,饮水用药前应停水24小时,用药剂量要足够,但是不要盲目加量,注意保证疗程,一般预防用药35天,用药期间应注意猪的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五)做好猪场疫病的定期诊断与检测,定期监测猪群常用疫苗的免疫效果。

(六)定期驱虫。育肥猪群在断奶后7天、出生60天和出生120天各驱虫一次。母猪群一年46次,在驱虫期间每天必须对猪群粪便消毒,杀死虫卵和成虫,增强驱虫效果。

五、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工作

夏季高温使生长育肥猪的采食减少、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下降;母猪配种率降低、窝产仔数减少和死胎增加。为此,应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缓解热应激对养猪生产的不利影响。建议中小规模猪场的夏季防暑降温措施如下:

(一)猪舍防辐射降温措施

由于畜禽舍的热负荷约75%来自屋顶,因此通过对猪舍的屋顶进行防辐射和隔热处理,可达到一定的降温目的。将猪舍顶部覆盖约10cm厚的茅草,并于其上支起遮阳网,二者相结合减少猪舍的辐射热,使猪舍内温度降低。

(二)冷风机降温措施

猪舍采用冷风机降温,冷风机在送风的同时喷出细雾,高速风使雾粒在落地之前蒸发,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实现降温。冷风机雾粒覆盖范围内均有很好的降温效果,猪场可根据冷风机的降温长度(约15米)和宽度(810米),并结合猪舍的实际尺寸确定冷风机的数量。

(三)水帘降温

通过猪舍安装水帘进行降温,效果最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