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2005 > 第1期

杜青林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4年12月28日)

日期: 2005-01-20 15:00 作者: 来源:农业部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同志们:

    这次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分析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总结今年和部署明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今天上午,大家列席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听取了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讲话,明确了2005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准确把握形势,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中央扶持农业政策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2004年,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一年,是各级农业部门集中力量打好恢复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三场硬仗的一年,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一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做好各项工作,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宏观调控和稳定大局做出了积极贡献。

—— 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持农业的政策,大力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的积极性。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种粮投入多了,精耕细作多了,科学种田多了。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粮食总增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超额完成了年初提出的增产任务。粮食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水稻优势区域集中度提高1.2个百分点,优质稻面积增加7个百分点,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增加5.9个百分点。主产区所增产的粮食占全国粮食增产总量的85%以上,为全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今年是1997年以来农民增收形势最好的一年。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扭转了近年来农民增收低谷徘徊的被动局面,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超过6%。农业纯收入对增收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种粮收入显著增长。前三季度农民出售农产品收入人均958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9%。粮食主产区实现了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同步增长,19月主产区农民现金收入增长1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农民增收的渠道不断拓宽,呈多元化发展态势。来自养殖业和特色农业的收入增加,前三季度农民出售畜产品人均现金收入381元,同比增长22.1%。东中西部农民收入增长的差距有所缩小。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各地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农业结构进一步改善,优质专用农产品稳步发展。棉花、油料、园艺等高效经济作物发展较快,抗虫棉和高品质棉增加。畜牧业特别是奶业保持高速增长,畜牧业总产值有望首次突破1万亿元。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生态养殖和深水养殖发展迅速,预计水产品总产量同比增长3.1%。农垦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8%,利润增长5%以上。乡镇企业预计增加值增长12%

    ——农业科技进步明显加快。超级稻研究取得新成果,育成一批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的新品种。四大粮食作物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试点行动开局良好,重点推广了50个主导品种和10项主推技术,核心示范区水稻单产提高10%,冬小麦单产提高15%。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得到加强,农民科学种粮水平提高。动物疫病特别是禽流感防治技术攻关取得重大进展,动物疫病防控的科技能力提高。农机装备总量、作业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增强,机耕、机播、机收总面积进一步扩大。

    ——农业产业化不断推进。支持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工作力度加大,带动了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市场开拓和农民增收。全国各类产业化组织超过10万个,国家重点龙头企业58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00家。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全国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超过15万个。主要农作物订单面积比上年增加7000万亩,达到4.32亿亩。农产品加工行动计划取得新进展,加工能力不断增强。预计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16.1%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农业标准化进程加快,组织制定了11个农产品分等分级行业标准,新制定农业行业标准320项,创建一批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农产品药物残留超标、畜产品违禁药物滥用专项整治活动深入开展,惩治制售“毒鼠强”等违法行为的斗争取得明显成效。蔬菜农药残留、畜产品“瘦肉精”污染、水产品氯霉素污染等例行监测工作赢得了消费者的赞誉,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认证及产地认定工作全面展开,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发展较快。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贸易成交额突破200亿元。

    ——动物疫病防控取得重大胜利。在高致病性禽流感阻击战中,各级农业部门按照中央的部署,采取有力措施,经过50多天的昼夜奋斗,扑灭了16个省(区、市)发生的49起禽流感疫情。为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建立了应急反应机制,完善了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控技术规范。切实强化免疫、疫情监测、防疫技术攻关等关键环节,重大动物疫病发病率有所下降。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组建兽医机构,充实防疫队伍,完善工作机制,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

    ——农民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以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为重点,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积极参与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查处农村土地纠纷案件,推进土地承包配套法规建设。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开展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认真落实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措施,开展农民负担综合治理,严格清理涉及农民负担的收费项目,全面推行农民负担管理“四项制度”和监督卡制度。据统计,今年全国实施减免两税减轻农民负担302亿元。

    2004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各部门和各方面大力支持、各级农业部门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广大基层干部、亿万农民群众奋力拼搏的结果。从总体上说,是政策好、市场旺、人努力、天帮忙等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关键、最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一系列扶持农业政策措施的巨大效应。农业既是宏观调控的重点,也是宏观调控的亮点。今年中央出台的政策措施具有很强的预见性、根本性,务实管用,成效显著。一是决策果断。中央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果断采取了加强农业特别是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使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决策首先在农业领域见效。二是直接有力。中央实行的扶持农业的政策措施“含金量”高,着眼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给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减少中间环节,让农民直接受益。三是综合配套。扶持政策涉及“三农”各个方面,有效运用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政策综合效益大,初步形成了新形势下扶持农业的政策体系。四是标本兼治。扶持政策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注重解决“三农”的基础性和战略性问题,创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思路。这些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要求。中央关于农业的重大决策和各项扶持政策是非常正确的、及时有效的。

    一年来,各级农业部门经受了考验和锻炼,有许多值得认真总结的规律性认识和深刻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科学发展观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必须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加快发展农业是第一要务的第一位任务。我们坚持以加快粮食发展为重点,推进农业“七大体系”建设,着力打破制约发展的瓶颈,增强发展动力。全面发展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我们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促进农村各行各业健康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科学发展农业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我们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粮战略,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不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践证明,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是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所在。

    二是必须坚持以全面落实中央扶持农业的政策为发展动力。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积极性,才能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增强政策的反哺性和普惠性,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我们把全面落实各项政策,作为今年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印发宣传告示、进村入户宣讲等方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制定配套措施、派出抓落实督导组等方式,真正把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户。实践证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持农业的政策,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

    三是必须坚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竞争力和农民切身利益,是新形势下衡量“三农”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今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贯穿了这条主线。围绕粮食增产,强化工作指导,落实种植面积,主攻提高单产。围绕农民增收,深化结构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和农业产业化,大力促进农民增收政策措施的落实。同时,注意正确处理增粮与增收以及增粮增收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实践证明,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

    四是必须坚持创新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思路和机制。做好新形势下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创新工作思路和机制,切实增强各项工作的针对性、预见性和实效性。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大力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努力实现由“藏粮于库”向“藏粮于地”与“藏粮于库”有机结合转变,由一般号召抓粮食生产向突出重点抓粮食主产区和优势区转变,由单一组织粮食生产向全面提高粮食产业竞争力转变。改进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方式,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健全和完善动物防疫体系。适应农业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的要求,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建立和完善科学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抓落实机制。实践证明,正确分析和准确判断形势,创新工作思路和机制,是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前提。

    五是必须坚持提高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新矛盾新问题的能力。随着农业和农村形势的变化,及时研究新情况,找准着力点,推进上下联动,强化法制和经济手段,全力解决好工作中遇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在恢复发展粮食生产中,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粮食生产工作责任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与地方农业部门联合组织督导组、工作组,有效地促进了粮食生产。为解决农业技术推广中“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出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系统上下形成农技推广工作合力。实践证明,不断提高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能力,是做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必然要求。

    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明年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不少新课题新挑战。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分析把握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一要清醒地看到今年粮食增产是恢复性增长,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任务艰巨。粮食安全既有近忧,又有远虑。粮食结构性矛盾还很突出,种粮比较效益低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还很薄弱。人均耕地少、水资源匮乏是我国的基本农情,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对粮食稳定增长的难度不可低估。二要清醒地看到农民增收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制约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障碍还没有根本消除。促进农民增收的因素较为脆弱,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农产品价格上升的空间有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尚未打破,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远没有建立起来,对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难度不可低估。三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正处在关键的发展时期,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与挑战更加严峻。农业仍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农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我国农产品市场开放度会进一步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对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难度不可忽视。

    当前,农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良好发展态势,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

二、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

    2005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开创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新局面。明年的基本目标是:力争粮食产量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一)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加快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大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对于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各级农业部门要以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为基础,以实施优粮工程为重点,稳定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主攻粮食单产,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实现粮食稳定增产。

    一要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按照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的要求,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认真做好基本农田补划工作,把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农户。启动新一轮沃土工程,鼓励农民参与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实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耕地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耕地质量建设、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建设、耕地质量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五大项目,构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长效机制。

    二要扎实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建设。优粮工程建设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专业性和技术性,要用工业化、产业化和优质化的理念,推进工程建设。各相关省区的农业部门,要切实肩负起工程实施的重大责任。重点实施优质专用良种育繁、病虫害防控、标准粮田建设、现代农机装备和粮食加工转化等项目。以484个项目县(场)为重点,加快构建9个粮食优势产业带。建设资金和生产技术要协调运用,技术措施与工程措施要有效结合。明确领导责任,完善工作机制,确保优粮工程早见成效。

    三要重点抓好主产区粮食生产。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项目和资金要继续向主产区倾斜,进一步调动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发展优质水稻,扩大杂交稻和超级稻的种植,长江中下游和华南水稻主产区要重点抓好“单改双”,提高复种指数。小麦主产区要以挖掘区域潜力为重点,继续发挥黄淮海和西南地区增产优势,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玉米主产区要稳定面积,优化品质,搞活流通,发展青贮玉米,搞好深加工。大豆主产区要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大豆质量。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也要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粮食自给率、商品率和优质率。垦区在发展粮食生产中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四要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我国优质粮食品种提高单产具有很大潜力。要采取有效措施,把单产潜力转化为现实的粮食生产能力。重点抓好粮食作物丰产品种选育攻关,加强超级稻研究,选育超级早、晚杂交稻和广适性杂交稻,力争到2010年累计推出20个超级稻主导品种,推广面积达到全国水稻面积的30%。积极组织以良种良法配套为核心技术的示范推广项目,完善良种补贴方式和管理办法,努力做到补贴与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订单生产、种子基地挂钩,促进粮食单产水平提高。

    五要立足抗灾夺丰收。多年的农业生产情况表明,自然灾害是造成粮食生产波动的重要因素。要增强抗灾减灾意识,立足抗灾夺丰收。据国家气象局分析,目前全球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并将继续发展。今年是第18个暖冬年,主要病虫害的基数明显增加。预计明年春季我国北方大部雨水偏少。各级农业部门要尽早制订各项防灾减灾预案,提前做好抗灾物资、资金、技术准备,切实加强灾情监测和预报。

    (二)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大力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举措。要围绕区域布局把竞争力调强,围绕产业结构把效益调高,围绕品种结构把质量调优,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升级能力。

    第一,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加大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主要农产品生产的集中度。全面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重点建设好优质粮食产业带。要抓好蔬菜、长江流域高品质棉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加快实施园艺产品出口行动计划,提高我国园艺产品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构建特色鲜明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各地要从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实际出发,制定和落实产业带建设的专项规划和具体措施。

    第二,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粮食作物要重点发展优质水稻、专用小麦、高油及高蛋白大豆和青贮玉米。经济作物要加快高品质棉、双低油菜、天然橡胶发展。要选择竞争力强的优质专用农产品,通过项目带动和示范引导,提升农产品分级、包装、储藏、保鲜及加工水平,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各地都要积极争取资金,尽快建立一批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的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基地。

    第三,加快畜牧业和水产业发展。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实现畜牧业产业升级。牧区要按照生态优先、草畜平衡的原则,发展舍饲半舍饲养殖。农区畜牧业要积极推进规模养殖和畜牧小区建设,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经济发达地区要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和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进一步增强畜禽良种供应能力,提高畜禽产品的科技含量。强化饲料质量安全监测,建立安全优质高效的饲料生产体系。加大草原执法力度,实行严格的草原保护制度。认真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做好草原防灾减灾和生态监测,组织开展草原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健康水产养殖业,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和优良品种。加强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提高苗种质量和良种覆盖率。实施远洋渔业发展总体规划,促进远洋渔业发展。继续实施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程,落实减船转产计划。

    (三)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启动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大力提升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途径。实施农业科技入户,是适应家庭承包经营的一项重要科技推广制度创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加紧实施农业科技入户。把科技入户作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着力点。要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关键,以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主要措施,以资源整合和体系创新为突破口,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机制。明年要通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推广应用50个主导品种和20项主推技术,培育10万个科技示范户、养殖示范小区和家庭农场,辐射带动200万农户,使示范户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抓户”的要求,依照总体实施方案,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责任,落实措施,确保科技入户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加快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尽早筛选并发布粮食作物主导品种,切实抓好粮食主产区主导品种及配套技术示范区建设。组织重大农业技术推广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高毒农药替代技术、统一灭鼠技术、畜禽规模化养殖综合配套技术、海洋深水抗风浪网箱和无公害水产品健康养殖技术、旱作节水技术、割胶技术。开展重大农业技术推广补贴试点,调动农民学技术、用技术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加大对外来有害物种监测和综合防控力度,坚决控制有害生物的扩散和蔓延。农垦要在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农业机械化等方面走在科技兴农的前列。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攻关。要主攻重大技术研究,组织良种育繁、无公害生产、防灾减灾、动植物病害防治等方面技术攻关,重点抓好优质高产粮食品种攻关,推出一批有突破性的主导品种。主攻基础研究,充分利用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开展生物育种、航天育种、转基因技术、微生物工程、农业信息化和自动化控制等研发。提高优良品种和重大技术引进的水平,注重主要粮食作物品种资源和关键技术的引进,鼓励引进畜禽疫病防治、资源高效利用、农产品加工等先进技术,坚持引进、消化、吸取、创新相结合,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

    加速农业机械化发展。要以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为契机,加大农机具补贴的力度,调动农民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组织好跨区作业,完善农机服务机制,扩大北方旱区保护性耕作试点范围,重点搞好春耕、“三夏”、“三秋”农机作业。扎实推进农机科技兴粮行动计划,组织粮食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研发和集成示范。以节本增效为目标,以跨区作业为载体,切实抓好重要季节、主要作物、关键环节和重点区域的机械化生产,充分发挥农机在农田基本建设、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以及抗灾救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加大农民主体培训力度。要充分发挥农业科研、教学、推广机构的优势,加快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大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围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主体培训。重点抓好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增强示范带动作用,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然选择。要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各类中介组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一要壮大龙头企业。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扶持龙头企业的政策,积极推动统一农产品加工增值税进销项税率,落实好项目资金扶持产业化基地建设、信贷扶持龙头企业等政策措施。组织龙头企业西部行活动,推动跨区域建立大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做好龙头企业厂长经理培训,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诚信机制。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积极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农业产业化,支持多样化的龙头组织发展,提高龙头企业的发展实力、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户的带动力。

    二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中介组织的发展。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项目工作,加强对示范项目的指导和监督。抓紧制定政策措施,加快立法进程,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积极推动产销衔接,发展农村经纪人、专业大户等农村中介组织,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三要探索灵活高效的利益联结机制。认真总结各地的成功经验,推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利益联结方式。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及中介组织、农户家庭经营三大要素优化配置,实现“三赢”。继续发展订单农业,规范企业和农户行为,提高合同履约率。加强指导和完善办法,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切实提高农民在农业产业化中的获利水平。

    四要加强农产品营销促销。积极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集中建设一批符合现代流通发展要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和电子商务等物流设施,改善市场流通条件。推进农产品“绿色通道”建设,降低运销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抓住对外开放的机遇,进一步搞好农业外经外贸工作,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开辟境外农业资源开发新渠道。继续办好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五)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大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乡镇企业要始终坚持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农村,走出一条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发展路子。着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企业配套产业和农村服务业,积极发展各类产业集群,提高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加强职工技能培训,继续实施蓝色证书工程,提高职工技能和收入水平。要充分利用农村各种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产品转化增值。加快技术改造步伐,组织1万项成熟关键技术在乡镇企业推广,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完善产权制度改革,用现代产权制度和各项配套制度保障企业发展。继续推进乡镇企业东西合作,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稳妥发展各类乡镇企业基地,壮大县域经济。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整体效益。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自主研发与引进相结合,形成技术创新机制。抓紧完善农产品加工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确定农产品加工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建立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示范县和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鼓励主产区大力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提高粮食转化增值能力。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在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作用。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一步改善农民就业结构。要加大农村劳动力生产技术、就业、技能、营销和经纪等培训力度,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为重点,探索建立培训、就业、跟踪服务一体化机制,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继续配合有关部门,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认真总结农村劳动力平等就业试点的经验,为农民外出务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大力提高农业竞争力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重大措施。要加大推行标准化生产的力度,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强市场监管和信息服务,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一要强化农业重点领域标准的实施。加快制订和清理农业标准,逐步建立起统一规范的农业标准体系。按照“借鉴、结合、创新、发展”的原则,提高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采标率。优势农产品产区要率先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综合示范区、养殖小区、示范农场和出口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二要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进一步加强大城市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工作,扩大畜产品监测范围,及时发布检测信息。各地要尽快启动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发布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深入开展农药残留、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治理。加强认证标识管理,进一步强化农产品产地检验检疫制度,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三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通过金农工程建设,促进常规媒体与网络技术结合、信息服务与农技推广结合,电话、电视、电脑“三电合一”的信息服务模式,使农业信息网络进一步向农村和农户延伸。抓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发展农民信息员队伍,扩大信息辐射面。健全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开通主要农产品市场分析专家网,完善农业信息发布制度,为农民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服务。

    四要大力整顿农资市场秩序。各地要在关键农时季节集中开展农资打假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不法行为,突出抓好种子市场和农药兽药市场监管。加快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和淘汰进程,开展农资质量状况评价工作,强化地方监管责任。继续保持毒鼠强整治高压态势,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严厉打击制作销售毒鼠强违法行为。

    (七)加快农业“七大体系”建设,强化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保障和服务,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七大体系”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工程,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和保障。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七大体系”建设进行了部署。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贯彻实施,加快建设步伐。

    要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注重体系规划与“十一五”规划的衔接,急需启动的工程与规划长期目标的衔接,省级规划与整体规划的衔接。各地要研究制定本区域农业“七大体系”建设的配套方案,突出不同层级的体系建设重点。根据现实需要,区分轻重缓急,分步组织实施。要科学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国家投资的示范性、引导性和调控性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参与体系建设,形成投入多元、利益共享的投资新机制。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和合理的补贴、补偿机制,保证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要突出重点工程建设。加快种养业良种工程二期、动植物保护二期、沃土工程、渔政渔港等重点工程建设。巩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成果,扩大退牧还草工程建设规模,加强农村沼气建设,明年力争再新建农村沼气100万户,带动地方建设50万户。要切实加强项目监管。深化投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完善项目监督检查办法和相关工作制度。加强对投资基建项目的监督,确保资金专款专用,防止滥用挪用。加大稽查和整改力度,严格落实惩戒措施,实行建设项目责任追究制,形成有效的建后管护机制,切实提高投资效益和项目管理水平。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动物疫病防控和兽医工作。目前,重大动物疫情形势仍然严峻,防控任务相当繁重,决不能有丝毫松懈。要以建设强有力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快速应急反应体系、动物疫病监测体系为基础,建立健全长效防控机制,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免疫密度要100%覆盖。继续搞好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加强疫情预警预报,做好动物疫情监测、诊断、报告工作,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机制,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当前,又值高致病性禽流感高发季节。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警告,今年的禽流感病毒可能对人产生更大的危害。各地要高度负责地搞好疫情监测工作,重点地区要强化散养家禽和水禽的免疫,消除疫情隐患。一旦发现疫情,要迅速报告,启动应急预案,坚决、果断、彻底地加以处置。要严格执行国务院最近颁布的《兽药管理条例》和《病源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打击假劣疫苗的生产和销售。

三、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农业部门行政能力和工作水平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认真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和“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强化农业部门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大力推进工作机制与工作方式的创新,切实加强农业部门行政能力建设。

    (一)全面贯彻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和“两个趋向”重要论断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我们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和“两个趋向”重要论断,深化对“三农”工作规律的认识,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一要抓住发展机遇。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和“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的提出,标志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期的到来。各级农业部门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多方争取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与时俱进,乘势而上,开创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新局面。二要谋划发展思路。既要从农业自身特点出发思考农业,又要跳出农业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既要从农业发展新阶段出发思考农业,又要着眼“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趋向谋划农业;既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思考农业,又要着眼世界农业发展趋势谋划农业。用统筹协调理念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用现代工业理念推进农业发展,用以人为本理念推进农民增收。深入开展“三农”重大问题专题调研,重点研究统筹城乡发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入世过渡期后农业应对策略等课题。三要加快发展步伐。“三农”问题只能通过加快发展来解决。要抓紧制定“十一五”行业及专题规划,进一步促进统筹城乡发展政策体系的加强和完善。在宏观调控中加快发展农业,在加快发展中强化农业基础。通过深化改革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依靠科技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统筹协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二)深入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

    确保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是各级农业部门的重要职责。一要重点抓好中央扶持农业政策的落实。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大落实政策的执行力,充分发挥政策效应,让更多农民得到实惠。继续坚持今年抓政策落实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进一步健全政策落实的工作责任制。及时了解政策落实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新的对策,切实加以解决。二要突出抓好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的落实。各地要深入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抓紧制定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办法。依法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证书发放。妥善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加大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力度。坚决纠正各种损害农民土地权益的行为,依法确认渔(牧)民的水域、滩涂使用权和草原使用权,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三)进一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深化农村改革,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一要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中央已对明年农村税费改革作出部署。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推进和参与改革,确保农业税减免落实到户。深入开展减轻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坚决执行“四项制度”,加强农民负担监控、督查、督办。积极参与粮食流通体制、农村金融体制、合作医疗体制和农业保险体制等改革。二要推进兽医体制改革。以实行官方兽医制度为重点,强化兽医行政管理体系,健全检疫监督执法体系,完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强化兽医服务市场管理,加强兽医队伍建设。三要深化农垦改革。积极推进产业化、集团化和股份化改革进程,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积极推进农垦税费改革,激发农垦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活力,全面提高农垦经济整体竞争力。四要深化农业系统自身改革。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点解决优秀干部“能上”、不称职干部“能下”的问题。深化农业事业单位改革,按照政事分开、分类改革的思路,着力搞好聘用制、职称评聘和分配制度改革。五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扩大行政审批“一站式”办公试点,进一步拓展服务空间。完善服务内容,增加行政审批综合办公项目。各地都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办公,转变政风,提高效率,强化服务。六要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创新农技推广体制和机制。为农技部门服务提供保障条件,加强对农技人员的培训,稳定和充实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提高公益性服务水平。

    (四)进一步转变职能和健全科学的工作机制

    在继续搞好农业农村发展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履行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重点强化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的引导、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监管、重大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控、市场信息、技术咨询、就业培训和营销推介服务。科学的工作机制是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基础。各级农业部门要在决策、执法、监督、落实等各个环节,建立和完善切实有效的工作机制,提高驾驭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一要强化科学的决策机制。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集体决策的专家咨询制度和决策责任制度。明年,农业部将聘请“三农”问题和农业各行业资深专家学者,成立专家顾问团,完善重大决策机制,在做出重大决策前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二要强化严格的抓落实机制。每一项工作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强化重大事项督查、一般事项督办等措施,形成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要坚持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工作督导制度、领导联系点等抓落实机制,保证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三要强化高效的应急反应机制。农业部已制定了涉及农业重大自然灾害、重大动物疫情、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环境污染等方面14个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级农业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认真排查本行业突发事件隐患,及时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工作重点要放在突发事件预警、应急指挥、预防控制、执法监督和保障措施等关键环节上,确保各种突发事件及时妥善处置。四要强化完备的依法行政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依法处理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健全农业法律法规体系,重点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权益保护、动物防疫、肥料管理等方面的农业立法工作。稳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试点,相对集中农业行政许可权和行政处罚权,提高农业行政执法能力。加强农业法制教育和执法监督,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

    (五)进一步加强农业部门政风建设

    加强农业部门政风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提高农业行政能力的重要举措。各级农业部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弘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政风。要积极参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干部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既要明查又要暗访,及时了解掌握情况,注重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2005年,农业部将继续为农民办15件实事,各地也要把为农民办实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农业信访工作,建立健全领导接待农民群众来访制度,明确属地管理的信访工作责任,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要积极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认真查处重大农业信访案件,形成齐抓共管搞好信访工作的合力。认真执行中央关于改进会风、文风的规定,切实精简会议和文件,提倡少开会、开短会,开电视电话和网络视频会议,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进政府上网和农业信息化建设。按照中央部署,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抓党风、带政风、促行风,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同志们,明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力拼搏,为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