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访谈 > 在线访谈 > 农业部2014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 > 相关新闻

重庆:土地碎片化成为流转的“限速牌”

日期: 2014-04-14 17:05 作者: 来源: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活动信息宣传组 【字体: 打印本页

  潼南县地处四川盆地浅丘区,为“六山一水三分田”。受地理条件限制和以前土地承包采取的“按人分配”、“分级切块”的影响,潼南县承包地碎片化现象严重。县农委主任唐邦富介绍,目前全县耕地面积138万亩,农户19.5万户,承包地被分割为200多万块,平均每户有10多块地。调查发现,承包地碎片化以及所造成的经营分散化,是导致县里部分土地经营效益低、甚至撂荒的主要原因,也成为全县开展土地流转、推动适度规模经营的“限速牌”。

  崇龛镇石庙村就是这样的典型,该村人均只有5分水田和6.3分旱地,基本没有连片的土地。村支书曾义全自家耕种的12亩地就被分成了18块。土地零碎,加上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全村土地流转比例低,而且多数是免费或口头约定拣种外出务工和无力耕种人员的耕地,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流转。有投资意向的外地种植大户,在看到村里的土地情况后,往往也放弃了。土地流转不出去,村里务农主力又大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承包地只能粗放种植,玉米亩产只有500斤左右,土地撂荒10%以上。

  承包地碎片化影响了土地流转的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难以实现,新型经营组织的发展也受到影响。崇龛镇青杠村佳禾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华深有感触。该合作社于2009年成立,目前有11台90马力的拖拉机,主要从事水稻、油菜的代耕代种代收,每年作业达10万亩左右。杨华告诉我们,县里土地零散,农机作业成本高,为保证收益,每年都要到外省跨区作业,十分辛苦。如果县里能把土地整治得集中连片,合作社只在本县作业就可以获得不错的效益。

  调查组认为,目前潼南县迫切需要加大农村土地综合整理力度,通过成片发包、农地互换等方式改变碎片化的土地利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加快培育农地交易市场,为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加油提速。

                        (赴重庆调查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