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索 引 号
07B250315202000873
信息所属单位
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
信息名称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5138号(城乡建设类079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  号
农办案〔2020〕84号
生效日期
2020年09月18日
发布日期
2020年10月26日
内容概述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5138号(城乡建设类079号)提案答复的函
索 引 号
07B250315202000873
信息名称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5138号(城乡建设类079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  号
农办案〔2020〕84号
信息所属单位
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
生效日期
2020年09月18日
发布日期
2020年10月26日
内容概述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5138号(城乡建设类079号)提案答复的函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5138号(城乡建设类079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6日

字体:[大 中 小]

顾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保护农业遗产和乡村历史的提案收悉,经商文化和旅游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对农业遗产和乡村历史文化进行评估和普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遗产、乡村历史等农耕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要求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并进行了系统部署和工作安排。各有关部门按照中央要求大力开展农业遗产和乡村历史文化的评估普查,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保护传承和创新利用。2019年,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号)、《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5号)等文件,要求各级在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将历史文化保护相关内容列入审查重点,村庄规划编制要将村庄历史文化传承和保护作为主要任务,划定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线,提出历史文化景观整体保护措施,加强各类建设的风貌规划和引导,防止大拆大建,做到应保尽保。

  文化和旅游部积极组织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认定和登记工作,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情况,建立国家和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目前,国务院公布了四批共计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大部分植根于乡村。文化和旅游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对14个门类383个传统工艺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其中大部分仍在乡村生产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从2012年起,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启动了传统村落摸底调查工作,分五批将有重要保护价值的6819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2012年以来,我部分五批共认定了11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涉及全国28个省(区、市),涵盖20多个民族的聚集地,并在2016年启动开展农业文化遗产的摸底调查和识别评估工作,初步掌握了全国具有保护传承价值的408项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下一步,我部及相关部门将继续开展农耕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和认定,并做好遗产的评估、标识、建档等工作,加快推进市县、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发挥好规划对农业遗产和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二、关于加大农业遗产、乡村历史文化保护投入

  文化和旅游部推动出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对已认定的五批共306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落实每人每年2万元的传习补助,支持他们开展传习活动。2013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国家非遗保护专项资金近60亿元,支持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

  住房城乡建设部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国传统村落警示和退出暂行规定》《关于坚决制止异地迁建传统建筑和依法打击倒卖构件行为的紧急通知》,确立了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的基本原则,禁止擅自拆除和异地迁建传统建筑,加强传统建筑交易管理,推动中国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工作,引导社会力量有序投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2014-2019年中央财政给予每个村落一次性300万元补助,现已支持了4350个村落。2020年中央财政对山西晋城等10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给予了共15亿元的资金补助,示范带动各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

  我部制定出台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明确要求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所需经费纳入相关预算,通过补贴、补偿等方式保障遗产地农民能够从遗产保护中获得合理的经济收益。支持部分已认定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加强标识设置,通过组织专题展览、线上直播展示、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农业文化遗产宣传推介和科学普及,提高公众遗产保护意识和文化自信,弘扬优秀农耕文化。

  下一步,我部及相关部门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对农业遗产和乡村历史文化的投入力度,继续推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核心保护区边界划定和标识设置,建设优秀农耕文化展示区。

  三、关于加强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合理利用,助推乡村振兴

  2007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共设立了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动全国各省(区、市)设立了特色鲜明的146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非遗馆、传承体验中心(所、点),指导非遗保护利用设施直接服务基层非遗传承人和所在社区。2019年,《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正式生效实施,要求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以“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为目标,引导社会广泛参与非遗保护传承,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文化和旅游部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印发《关于大力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的通知》《关于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等文件,推动设立工作站,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传统工艺和相关技能,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2000所,带动50万人就业,20万贫困户脱贫。

  住房城乡建设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共建共享共治理念,发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生态、人文优势,加强村落道路、防火、防灾、防洪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通过开发旅游、手工艺制作等活化利用文化资源,提升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部牵头组织各地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传统村落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积极引导外出农民回乡创新创业,不断增强乡村发展活力。同时,在加强传统农业文化保护的基础上,指导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开展价值发掘和转化应用工作,实施文化创新创意项目,开发观光休闲、科普教育、文化体验等新业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宣传推介具有农业文化遗产特色的休闲旅游精品路线,突出农趣农味举办乡村舞龙舞狮大赛、水果采摘邀请赛、赛羊等文化体育品牌活动,有效带动了遗产地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民增收。

  下一步,我部及相关部门将在保护好农业遗产和乡村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不同的开发利用模式,努力实现遗产保护、文化传承、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协同推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感谢您对我部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农业农村部

  2020年9月18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

                  010-59192650

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