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索 引 号
07B101214201600106
信息所属单位
种植业管理司
信息名称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308号(农业水利类026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  号
农办案[2016]147号
生效日期
2016年09月23日
发布日期
2016年09月23日
内容概述
对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308号(农业水利类026号)提案的答复
索 引 号
07B101214201600106
信息名称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308号(农业水利类026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  号
农办案[2016]147号
信息所属单位
种植业管理司
生效日期
2016年09月23日
发布日期
2016年09月23日
内容概述
对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308号(农业水利类026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308号(农业水利类026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3日

字体:[大 中 小]

  你们提出的关于“十三五”期间要加强农业良法研究和推广工作的提案收悉。经商科技部、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迫切需要加大农业良法研究和推广工作,加快构建农业生产持续发展技术体系,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一、关于加大农业良法研究的投入和保障力度

  加强农业良法研究投入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重视农业良法科技研发工作。科技部联合农业部等部门先后组织实施了“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粮食科技丰产工程,持续开展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关键栽培技术为核心的良法研究,并指导13个粮食主产省栽培技术创新与集成。2007年开始,农业部、财政部启动建设了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产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打造以主要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服务国家目标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通过持续投入和体系建设,形成了一批符合农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成果,为粮食连续十二年增产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如提案所说,国家对农业良法研究和推广的投入还不够,良法研究滞后,特别是针对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耕地退化、水资源约束、农业面源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严峻形势,迫切需要加快推进节水、节肥、节药为重点的农业良法研究。

  “十三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农业良法研究工作。一是强化规划引导。将加强农业良法研究纳入《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和《“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切实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二是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十三五”期间,启动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等,加强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同时,农业部制定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结合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病虫统防统治等项目,加快建设200个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和600个农药减量控害示范基地,集成推广减量增效新技术、新产品,带动全面实施零增长行动。三是实施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在粮食科技丰产工程基础上,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从2016年起在粮食主产省(区)选择3亿亩以上高产田实施“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重点开展良种良法配套、规模机械化、丰产减灾等关键技术研究,并在东北、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进行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集中力量破解我国丰产增收协同面临的科学、技术难题和生产需求的新问题。

  二、关于重视良种配套的高产高效安全栽培技术集成研究

  “十二五”期间,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粮棉油糖高产高效创建等专项支持下,研发和推广了一批优质高效规模化种植技术,大幅度提升了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一是研究集成一批以主导品种为核心的配套丰产综合技术。例如龙粳21和龙粳26钵型毯状秧苗机插技术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719.7 kg,比普通水稻栽培增产16.7%。二是机械化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研发出“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及其机具,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黄淮海地区农业生产的麦秸处理难题,可使大豆亩均增产15-20 kg,增效70-140元,创造了实收亩产275.7 kg和311.2 kg的节本高产典型。三是水肥调控技术进一步优化。建立了以高效利用土壤水肥为核心的水氮调控模式和关键补偿技术,集成创立了冬小麦节水省肥高产简化“四统一”栽培体系。四是形成一批区域性作物高产栽培技术。以土壤深松根层优化、化控抗倒扩穗、耐密群体构建等关键技术为核心,建立了不同区域特色的技术体系,丘陵山地玉米高产创建技术及集成应用在我国光温水土资源受限制的西南玉米产区实现了高产突破。

  下一步,我部将强化技术集成创新,深入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和整建制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集成组装区域性、标准化的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在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和优势区,选择一批生产基础好、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县开展整建制创建,由过去的单一追求高产转变为高产高效相统一,针对制约粮食生产的资源、技术、效益瓶颈,从品种收集筛选、农机改进研发、高产高效技术试验等环节入手,开展共性技术瓶颈攻关,促进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进一步挖掘作物生产潜力,示范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绿色高产高效关键技术,促进产能提升和效益增加。

  三、关于研究制定配套完善的农业生产标准体系

  我国现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构建和完善农业生产标准体系,提升我国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农业部门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节能减排等重点工作,共组织制定发布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0189项,其中农业国家标准7676项(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饲料安全、转基因国家标准),农业行业标准2513项。引导地方制定农业地方标准18000余项。

  下一步,我部将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突出重点,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农业生产标准体系。

  四、关于建立更加务实高效的农业良种良法推广体系

  近年来,国家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断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积极培育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步伐。一是不断健全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一主多元推广架构基本形成,农业科研院校、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等成为农技推广重要力量,“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的服务模式在全国普遍推广。自2005年起,为引导广大农技人员和农民科学、规范选择应用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农业部连续12年发布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提升了农业科技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2013-2015年组织完成了1万名骨干农技人员的培训,同时,不断改进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充分利用3G技术、网络书屋、多媒体、手机短信等现代化手段开展农技推广工作。二是联合财政部于2014年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重点面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农村创业青年,以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和专业技能为目标,开展农业全产业链培训,促进务农农民创业兴业,全面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2015年在全国4个整省、21个整市、500个示范县以及1500个农业县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两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带动地方投入10亿多元,培育超过200万新型职业农民。通过试点示范和各地实践,初步形成了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三类协同”,初级、中级、高级“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框架,探索形成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典型模式,为全面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积极落实教育部、财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11]13号)有关规定,加大投入力度,先后实施实习实训基地、示范性职业院校等重大项目,将农业职业院校纳入政策支持范围。从2012年秋季开始,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学生中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对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高校国家助学金向涉农院校和学生倾斜,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

  提案所提建议非常有针对性,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工作中落实。一是继续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壮大农技推广队伍。重点实施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等项目,在充分总结各地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试点政策,扩大试点范围,促进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二是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完善职业农民培育扶持政策,建立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相衔接的培育制度。组织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完善“三位一体”培育制度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感谢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对我部工作予以支持。

农业部

2016年8月30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010-59193345)

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