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07B081213200600018
- 信息所属单位
- 国际合作司
- 信息名称
- 国内外专家共商我国保护性耕作发展战略
- 文 号
- 生效日期
- 发布日期
- 2006年09月22日
- 内容概述
- 9月21日,“中国—加拿大保护性耕作论坛”在京开幕。中外保护性耕作专家将围绕保护性耕作技术内涵与发展趋势、政策在保护性耕作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保护性耕作推广方式与长效机制建立、保护性耕作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保护性耕作与沙尘暴防治、中国保护性耕作发展战略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 索 引 号
- 07B081213200600018
- 信息名称
- 国内外专家共商我国保护性耕作发展战略
- 文 号
- 信息所属单位
- 国际合作司
- 生效日期
- 发布日期
- 2006年09月22日
- 内容概述
- 9月21日,“中国—加拿大保护性耕作论坛”在京开幕。中外保护性耕作专家将围绕保护性耕作技术内涵与发展趋势、政策在保护性耕作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保护性耕作推广方式与长效机制建立、保护性耕作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保护性耕作与沙尘暴防治、中国保护性耕作发展战略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国内外专家共商我国保护性耕作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06年09月22日
字体:[大 中 小]
2006年9月21日,“中国—加拿大保护性耕作论坛”在京开幕。中外保护性耕作专家将围绕保护性耕作技术内涵与发展趋势、政策在保护性耕作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保护性耕作推广方式与长效机制建立、保护性耕作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保护性耕作与沙尘暴防治、中国保护性耕作发展战略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会议的研究成果和建议,将成为相关部门下一步工作的主要参考和依据。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王智才介绍说,农业部从2002年启动保护性耕作项目以来,到2006年,中央累计投入资金1.4亿元,已在我国北方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个计划单列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黑龙江农垦的167个县实施了国家保护性耕作项目,国家级项目县实施面积已超过1000万亩。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实施,起到了蓄水保墒、节本增效、抑制农田扬尘、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并产生了明显的经济生态效益。
王智才告诉记者,我国在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过程中,结合各地情况主推了四项技术:一是用作物秸秆、根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和水分蒸发,培肥地力;二是采用免耕播种,在残茬覆盖的地表,用机械实现开沟、施肥、施药、播种、覆土镇压复式作业,简化工序,减少机械进地次数,降低成本;三是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根据土壤情况进行深松;四是采取控制病虫草害发生的先进技术。同时,在科技人员和农机推广部门的共同奋斗下,已推出和形成一批适宜的保护性耕作专用机具和一些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农业部已公布了29个型号的保护性耕作机具产品,还通过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48”引进项目进一步加大了机具开发的力度,为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装备支撑。
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环境健康司司长Dr. Calvin Wayne Lindwall对中国政府致力于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表示赞赏。他说,保护性耕作制度不仅能够保护土壤,而且能够长远地提高土壤的质量、生产力和总体经济效益,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他表示,加拿大将继续通过中加可持续发展项目,进一步支持和帮助中国实施保护性耕作制度,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中国大面积普及和应用。
来自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和中国的120多名致力于保护性耕作研究和实践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将于9月23日结束。
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