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2289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8-09-30

来源:

字体:[大 中 小]

  

丁小兵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精准扶贫要注重形成“造血”机制的建议收悉。现就涉及我部职能的部分答复如下。    

  一、关于注重产业帮扶

  (一)注重扶贫特色产业发展指导。我部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联合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组织22个扶贫任务重的省份、832个贫困县编制完成产业扶贫规划。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提出了产业扶贫“五个一”工作路径,即编制一个好规划、选准一个好产业、打造一个好龙头、创新一个好机制、完善一个好体系,为各地推进产业扶贫绘制了路线图。指导贫困地区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可循环发展道路,积极推进果菜茶有机肥替代行动、整县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农产品质量品牌提升等行动。

  (二)加强产业扶贫政策扶持。我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印发《关于加大贫困地区项目资金倾斜支持力度促进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的意见》《关于支持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大力支持贫困县整合涉农资金重点用于产业扶贫。同时,在一二三产业融合、一村一品示范创建、农民合作社示范创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技推广等项目安排中明确向贫困地区倾斜。印发《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扶贫精准脱贫方案》《“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特色农业扶贫行动工作方案》,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农业扶贫倾斜支持力度。

  (三)开展市场营销帮扶。支持贫困地区健全农产品标准体系,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支持贫困地区在特色优势农产品产区建设或改建一批气调库、冷藏冷冻保鲜库,缓解农产品集中上市压力。加强特色农业品牌建设,打造一批竞争力较强、知名度较高的特色农业品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特色产业市场信息的监测与发布,打通产销信息渠道。20186月,在北京举办全国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来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453个贫困县的1800多名供货商参加,与1370多名采购商进行现场订货,活动现场签约超过54亿,总采购额127亿元,采购量252.6万吨。

  (四)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支持贫困地区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牵线搭桥帮助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批扶贫“龙头”成长壮大、落地生根,成为带动脱贫的“火车头”。鼓励引导各地探索推广订单帮扶、股份合作、生产托管等龙头带贫模式,让广大贫困群众分享更多产业发展红利。

  (五)加强科技服务支撑。发挥农业部门技术优势,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和农技推广队伍,组建扶贫专家团队,在贫困地区广泛开展农技服务。在7个重点贫困地区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试点,为农业扶贫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在环京津28个贫困县组建96个特色产业专家组,开展“万名农技人员进山上坝服务行动”和“万名脱贫带头人培育行动”。近几年,每年都有60多人在贫困地区挂职帮扶,2017年从部属事业单位选派28名处级干部到环京津28个贫困县,帮助当地提高农业产业扶贫水平。

  (六)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总结洛川苹果、赣南脐橙、定西马铃薯3个产业扶贫范例,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进一步总结推广。落实总书记指示要求,在全国层面又遴选10个产业扶贫范例,指导各地总结200多个典型范例。会同国务院扶贫办举办12期产业扶贫现场观摩,现场培训全国758个贫困县负责同志。通过现场观摩等形式,很好发挥了树榜样、受启发、找差距、增信心的作用,让基层干部群众真正想干、敢干、能干、会干。

  下一步,我部将根据《关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各地产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支持力度。指导贫困县抓紧制定乡村振兴规划、完善产业扶贫规划,注重产业长期培育和发展,加强特色农产品产销衔接,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注重科技人才支撑,加强风险防范,把产业项目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对接,抓好政策措施落实。

  二、关于注重产业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

  (一)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2014年开始,联合财政部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截至目前,中央财政累计安排70.9亿元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重点面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返乡涉农创业者,以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和专业技能为目标,开展农业全产业链培训,促进农民创业兴业,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00万人。

  (二)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我部会同中组部依托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项目,将示范培训全部面向贫困地区,培训主题聚焦产业精准扶贫,遴选贫困地区种养大户、合作社负责人、村“两委”成员、大学生村官等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进行学习交流2017年共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206期,培训2万多人。启动我部定点扶贫和联系地区产业发展带头人轮训计划,全年培训3500人。针对环京津贫困地区,配合实施万名脱贫带头人3年培养行动,2017年共培训1200名各类带头人。

  下一步,我部在推进产业扶贫工作中,更加突出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扶贫与感恩教育有机结合,不断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精神。加大贫困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引导和鼓励返乡农民工、中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人员开发贫困地区特色产业,面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开展针对性培训,确保贫困户掌握12项生产技能

  三、关于因地制宜开展“特色扶贫”,实现扶贫对象与帮扶项目无缝衔接

  (一)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我部积极扶持贫困地区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支持贫困地区创建国家农民合作社,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为贫困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带领贫困户进入农业产业发展轨道,参与市场竞争。全国22个扶贫任务重的省份发展农业龙头企业8.8万家,832个贫困县发展农民合作社45万家,带动农户1500多万户。积极牵线搭桥,帮助引进适合的龙头企业与当地有效对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以环京津28个贫困县农业扶贫为例,20173月,在河北阜平召开环京津农业扶贫对接会,约120家企业、批发市场等与环京津28个贫困县对接,签约合作协议168项。全年为28个贫困县牵线引进县外企业63家,完成投资23.2亿元,带动13500个贫困户实现增收。

  (二)引导龙头企业与贫困地区合作对接。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引导龙头企业采取直接投资建基地、联合兴办加工、产销对接、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等形式,与贫困地区广泛对接,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和贫困农民增收。近两年,先后组织70多家龙头企业与西藏、新疆南疆、环京津贫困县、大兴安岭南麓片区、武陵山区等贫困地区进行合作对接,签订了近40份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合作意向协议,为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加快脱贫攻坚步伐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立足贫困地区实际,创新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总结推广订单帮扶、股份合作、园区带动、生产托管、资产收益等带贫模式,让贫困群众从产业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2016年以来,我部在全国层面遴选13个产业扶贫范例,指导各地总结200多个典型范例,这些范例都注重创新产业扶贫机制,形成“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企业+基地+贫困户”“园区+合作社+贫困户”等带贫模式,很好地发挥了树榜样、受启发、找差距、增信心的作用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注重培育发展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运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在农业产业化项目中,支持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贫困县为农户发展农业生产提供贷款担保,并对参与扶贫开发的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创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继续总结推广股份合作、订单帮扶、园区带动、生产托管等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推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模式,释放农村资源要素活力。

  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对我部工作予以支持。


  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