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2421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8-07-30

来源:

字体:[大 中 小]

郭成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走高端特色品牌之路,快速发展鲜食玉米加工产业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201511月,我部印发了《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要在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等生态环境脆弱、玉米产量低且不稳定的地区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5000万亩以上,重点发展青贮玉米、大豆、优质饲草、杂粮杂豆、春小麦、经济林果和生态功能性植物等。20164月,印发了《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适当发展鲜食玉米,到2020年种植面积达到1500万亩。20174月,发布了《2017年鲜食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为鲜食玉米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黑龙江是我国玉米生产第一大省,近年来鲜食玉米发展较快,在品种选育、鲜穗生产、产品加工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种植面积达到122万亩以上。2017年,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绥化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第十三届中国鲜食玉米速冻果蔬大会暨首届绥化鲜食玉米节,有力推动了东北地区鲜食玉米产业发展。

一、关于打造鲜食玉米实体航母

我部高度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探索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2017年,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14亿元专门用于支持农民合作社,重点支持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带动力强的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开展标准化生产,突出农产品加工、产品包装、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进一步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服务带动能力,并针对合作社开展了“百家合作社百个农产品品牌公益宣传活动”,对引导新型经营主体重视品牌建设、塑强品牌良好形象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农民合作社通过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的机制,在品种选育、农资采购、农机作业、产品销售等环节为成员提供统一服务,2016年,50%以上的合作社为成员提供产加销等统一服务,农民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8276亿元,统一组织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总值2768亿元。

下一步,我部将加快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扶持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适度规模经营多样的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一批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和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同时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的支持。黑龙江省要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积极引导鲜食玉米生产经营主体集群集聚发展,增强新型经营主体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

二、关于提高鲜食玉米机械化加工水平

我部高度重视发展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多年来,聚焦玉米机械化收获短板,通过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等政策措施,加大玉米收获机械购置扶持和机收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农业机械化发展成效明显。2017年,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达84%,机收率接近70%,同比均提高2.5个百分点。2018年初,我部联合财政部印发了《2018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明确了包括玉米收获机械、玉米收后处理机械在内的15大类42小类137个品目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措施;取消补贴机具必须在中国境内生产的限制,农户购置符合条件的进口玉米收获机械同样可以申请补贴;鼓励相关省份采取融资租赁、贷款贴息等形式,支持购置大型农业机械。同时,还明确其他可用于发展玉米收获机械的配套措施。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帮助经营主体拓宽农机购置资金来源渠道。黑龙江省玉米机械购置,可由地方政府在政策框架内,结合本地实际,统筹安排中央财政资金给予支持。

三、关于做特色品牌、走高端之路

我部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创建,积极推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三品”协同发展,涌现出了洛川苹果、定西马铃薯、五常大米、西湖龙井、辽参等一大批特色鲜明、质量过硬、信誉可靠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现已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的“地域名片”,为该区域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第十四届和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举办的“省部长推介品牌农产品”“品牌农产品名人公益代言”上,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黑龙江大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鲜食玉米绿色产品38个,其中黑龙江省有5个产品,为黑龙江鲜食玉米品牌创建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方面,2001年,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监会和全国供销总社组成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制定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及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期间进行了修订完善,进一步明确了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认定标准和程序。截至目前,联席会议八部门先后认定了五批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各地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和龙头企业认定和监测管理办法,开展了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监测。目前,全国共有经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认定的龙头企业8.7万家,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7万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242家。这些企业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竞争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我部将不断完善鲜食玉米技术保障体系,创新标准,简化认证程序,优化审核流程,强化淘汰退出机制,注重信息化手段和实施质量追溯管理。积极推进市场主体品牌建设,鼓励农业企业建立以品牌建设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准确把握品牌定位,加强技术创新,健全质量管控体系,开展产品和体系认证,加强诚信建设,拓展营销渠道,建立利益共同体,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品牌。黑龙江省要加大鲜食玉米龙头企业支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加强种植基地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按照规定程序积极申报各级龙头企业。

四、关于建立鲜食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7年开始,我部先后启动建设了水稻、玉米、生猪等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17年,对“十三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进行了优化调整,增设了加工、质量安全和农业机械化等岗位,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在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方面,设立了相应的玉米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设置了遗传改良研究室、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加工研究室、农机化研究室、病虫草害防控、产业经济研究室等6个功能研究室、52个综合试验站。中央财政每年投入7610万元,长期支持专家在玉米品种选育、栽培和有害生物防治、加工、质量安全与营养、机械化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研究,全程为玉米产业发展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科技支撑。鲜食玉米为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玉米品种选育、栽培、有害生物防治、加工、质量安全与营养、机械化和产业发展方面均有专家开展相应研究。

下一步,我部将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加大鲜食玉米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和加工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力度,黑龙江省可根据本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实际,整合现有资源,按照程序组建自己的鲜食玉米研究机构。

五、关于建立绿色鲜食玉米产业促进中心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我国农业农村工作中一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都把包括龙头企业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作为重要内容。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在完善财政税收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金融信贷服务、支持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措施。每年安排农业产业化项目,支持龙头企业为农户发展农业生产提供贷款担保,为龙头企业拓展资金来源;举办龙头企业负责人培训、龙头企业上市培训等活动,宣传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帮助龙头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搭建农业产业化交易会等产销对接平台,帮助龙头企业拓展产品销路,打造知名品牌,推动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和困难问题等方面的调研,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推动龙头企业健康发展。黑龙江省可根据鲜食玉米产业发展需要,加大龙头企业培育支持力度,完善龙头企业服务体系,为鲜食玉米龙头企业提供政策指导、管理咨询、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服务。

六、走鲜食玉米精深综合加工之路

近年来,我部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指导和推动各地细化实化政策措施,推动金融、税收、用电用地等政策落地见效。2016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93)。20183月,我部印发《关于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方向。在玉米加工产业方面,2016年,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加工新产玉米奖补政策的通知》(财建2016727),开始在东北三省一区实施玉米深加工补贴政策,近两年黑龙江省补贴政策分别为2016300/吨、2017150/吨。在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方面,以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为核心,组织实施农业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农产品加工),支持开展改造传统玉米制品工艺,加强协同创新开发适应市场和消费需求的各类预制菜肴、饮料、休闲食品等,组织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支持营养功能成分提取技术研究与加工装备创制,推进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建设,推动技术集成中试基地开放共享,组织开展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科企对接活动,为科企合作搭建平台。目前,我国鲜食玉米加工主要是做饮料、玉米糖、玉米火腿肠、玉米罐头、玉米真空油炸籽粒、乙醇等。

下一步,我部将落实好玉米加工企业补贴等政策措施,加强对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力量的管理,发挥好现有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力量的作用,通过搭建平台、争取财政和项目支持等方式,提升我国农产品加工科技、技术和装备水平,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黑龙江省要立足自身鲜食玉米品质特点,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开展鲜食玉米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感谢您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对我部工作给予支持。

 

联系单位及电话: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010- 59191598

                                              农业农村部

                                                                                                                                                     2018730 


  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